麒派艺术薪火相传,京剧名家陈少云再收四徒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曾经一度陷入传承窘境的京剧麒派,现在已经是人丁兴旺。这次,京剧表演艺术家、当今麒派旗帜人物陈少云一口气收下了四名弟子,成为7月份上海梨园界的一大盛事。值得注意的是,陈少云这次收的弟子中有一位是其他剧种的青年人,这也体现了麒派艺术兼容并蓄。
此次拜在陈少云门下的曹宇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青年教师,他在2014年曾以专业第一名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京剧戏,工老生;因为和师父是同事,上海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李明洋早在2016年就接受了少云先生开设的“麒派研习班”的指导,深深为师父的艺术所折服;山西省京剧院老生演员李国辉是这次拜师的四名师兄弟的老大哥,他在2011年上海京剧院与山西省京剧院举办的“菊坛名角·走马换将”演出中就与陈少云相识,此后十余年间得到了少云先生的不断指导,有了拜师的念头,经过不懈的努力,今天终于如愿拜入师门。
四名弟子中与众不同的是来自陕西的秦腔演员包东东。他是秦腔名家贠宗汉的弟子,在秦腔界屡获大奖,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但是有一次他看了少云先生的《狸猫换太子》,深深为京剧麒派艺术所折服,并且认为麒派艺术也可以为秦腔表演所用,所以这次非常荣幸能够拜在少云先生门下。
在今天的收徒仪式上,陈少云说,麒派艺术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演剧精神,成为京剧中独树一帜的重要流派。此次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剧种的四位年轻戏曲演员,选择拜入麒派艺术门下,这不仅是对麒派艺术的传承,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他希望弟子们能够在坚守初心、勤学苦练、传播文化之外,进一步进行创新融合的探索,将麒派艺术与其他戏曲剧种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收徒仪式的见证人、京剧表演艺术家马博敏表示,陈少云不仅是名家大师,而且还是一位“明白的老师”,他知道如何将麒派艺术的精髓精准地传给后人。上海京剧院第一任院长周信芳创立了麒派,所以上海也是麒派艺术的大门营,但是曾经有一段时间,上海麒派后继乏人,麒派式微,甚至在全国性的比赛中,上海的麒派演员无人获奖。也正是因为少云先生的努力,才让麒派重新焕发生机,可以说他功不可没。而上海周信芳研究会会长单跃进则表示,麒派虽然是一个京剧老生流派,但它也是一种“演剧思想”,既然是“演剧思想”,那就是跨越剧种和流派的,这使得麒派完全可以与其他剧种进行融合,对其他剧种产生深远的影响。
郭德纲也来到拜师现场表示祝贺。郭德纲痴迷麒派艺术,并于2018年拜师麒派名家赵麟童,赵麟童也是陈少云的师父,所以陈少云称郭德纲是自己的“师弟”。今年年初,郭德纲出任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麒派艺术研究委员会会长,为推动麒派艺术的传承发展出力。郭德纲嘱咐此次拜师的四名新人麒派艺术博大精深,要努力学习才能成,“实在学不好,只能和我说相声去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