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丨巴黎奥运,你期待些什么?
2024-07-26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奥运会来了!这个曾经掷地有声的口号,如今仿佛渐渐失去了魔力。身边不少朋友,如果没有刻意去查一下的话,都不知道奥运会开幕式明日凌晨就会举办。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曾经在世人的生活中如此的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影响力确实在下降。美国媒体更关心的是卡马拉·哈里斯能否阻止特朗普的逆袭。一海之隔的英国媒体,拿着牛津大学的统计,嘲笑巴黎的投入只有12年前伦敦奥运会投入的一半。至于法国总统马克龙,一度雄心勃勃地提议,在巴黎奥运会期间全球停火,然而……

很多中国人似乎也没那么关心奥运会,这个现象可以被称作奥运审美疲劳综合症,3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也出现过。因为在奥运会之前,总是有太多污七八糟的消息,比如环保问题,从东京湾到了塞纳河,比如纸板床,从晴海到了圣丹尼。巴黎奥运会的第一场足球比赛,阿根廷队在已经完赛回到更衣室的情况下,又被拉回赛场继续比赛,闹了个大乌龙,倒霉的阿根廷队还在训练场遇到小偷,定损5万欧元;澳大利亚自行车队更惨,连比赛用的自行车都被偷了。

从很多角度来看,巴黎奥运会貌似是个草台班子,你能在其中找到很多乐子和松弛感,但这不是奥运会该有的样子,你对它还能有多少期待?

至少法国人的浪漫情调和审美是值得期待的,3年前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巴黎8分钟”,把审美拉回到了“人间”;巴黎奥运会志愿者的制服,时尚且亲民,没有一点“班味”;如今塞纳河已经清澈,也许吧,历史上首次露天开幕式,还是让全球人民非常憧憬。

相信吕克·贝松不会像北野武那样,在看完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后表示自己“羞于作为一个日本导演”。也希望塞纳河上的盛大演出,能让巴黎奥运会渐入佳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进入真正的奥运时刻,中国观众的奥运热情也会觉醒。我们热爱和期待的是纯粹的体育竞技,是奥运精神,是激情与温情。就像3年前的东京,心如止水的杨倩为中国代表团拿下首金,比出那个超级“爱心”;孙一文一剑封喉,绝杀罗马尼亚老将后,被外籍主帅扛在肩头;巩立姣乾坤一掷,苏炳添跑出亚洲荣光……我们同样记得,遗憾失金后,刘诗雯为许昕亲自戴上银牌;女排姑娘围成一圈,向恩师郎平鞠躬致谢;教练把13岁的全红婵高高举过头顶。

这才是我们期待的奥运。在巴黎,巩立姣和刘虹作为五朝元老续写奥运情缘;36岁的马龙担当旗手,开始奥运的最后一舞;17岁的全红婵和18岁的陈芋汐准备上演绝代双骄;作为奥运新人的陈艺文、昌雅妮正瞄准冲击中国代表团的首金……

在巴黎的街头,有人发现一位西班牙记者依旧背着北京奥运会时的背包进行采访,16年了,很多人依旧怀念北京奥运会时的盛况。我们也怀念,但我们更愿意往前看。还有多少人记得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拿到了多少金牌?我们38枚,美国队39枚,那些曾经把“金牌榜”换成“奖牌榜”的美国媒体在最后时刻集体狂欢。现在掐着手指数金牌的是他们,真正去享受奥运,享受竞技魅力,享受生活的,是我们。

2021年7月,代表奥运精神的口号“更快、更高、更强”被加上了“更团结”,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希望巴黎奥运会继续成为文明、团结、友谊之光,继续发挥推进和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继续以运动员们的汗水、泪水和笑容来展现她原本的纯粹。这,才是我们所期待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周晓 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