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艺制造”舞剧《雷雨》迎来世界首演,创新视角展露中国文学的魅力
2024-07-26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大幕开启,密不透风的“雷雨”时空里,内中的生灵联属纠缠,笼罩成一面盘根错节、硕大无朋的网。舞台中央,放置着一个巨大的天平跷跷板,八个主演依次坐在上面,像是命运空间里的天秤,摇晃开启八个人的命运……

昨晚,“东艺制造”全新出品的第六部作品舞剧《雷雨》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揭开世界首演的大幕。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文学经典首度以全本、全角色的创编把雷雨故事用舞蹈形式完整地搬上舞台,于《雷雨》剧本发表90周年之际,以一次舞剧式的奔流与传承,来纪念永远年轻的《雷雨》。

  ◆  文学经典焕发兼容多元气质  ◆  

舞剧《雷雨》取材于曹禺先生同名剧作,通过“混沌时代”“药引”“爱之恒河”“巨影”“聆听天者”“月光”等24个章节串联起一场偶然与注定写就的宿命,舞剧既保留了原著八个人物纠葛,以及人性与命运对峙的精髓,又通过当代视角对经典的话剧文本予以重新构架。

如何在90分钟里用肢体集中言说一个矛盾爆发的雷雨夜?总编导赵小刚说,“以舞带戏”是创排的核心理念,让观众看到由“舞蹈”本身穿透文字所带来的心灵映现,引导观者体察人物的情感堆叠,最终通向戏剧矛盾聚焦爆发的思想冲击点,让戏质与舞质同构。

舞台上,开放包容的视觉语汇给《雷雨》建立了全新的“形式感”。一座巨型深邃的环形楼梯矗立于舞台后区,通过人物不断流动,形成了空间视觉的“蒙太奇”,而环形的立面又暗喻深渊的入口和天神审视之窗,从而形成了一种立体而又复合的“视觉景观”。觥筹交错的多媒体光影将舞台进行了空间划分,将多维的“雷雨”时空抛入观众的视线。

舞剧借助“时兴”的服装重构人物血肉,通过独特的样式展现8个人物身份,“雷雨蓝”“专属色”“裸粉色”三组造型色彩给予观众情绪上的提示。现代气息扑面而来,“群舞”构成一种象征性的戏剧符号,例如,大黑纱斗篷服饰代表雷雨夜到来前的压抑,肉粉色夹杂着黑色蓬裙隐喻乌云与霞光,红袜子代表“流动的激情”,伊卡洛斯的翅膀暗示着自由、包裹、束缚……

以“致敬经典”为初心,尊古但是不复古,守正但是不守旧——这是主创团队达成的共识。从舞蹈编创到视觉效果,架构了独属于舞蹈的美学世界。

  ◆  8支身体“咏叹调”触探命运万象  ◆  

舞剧《雷雨》集纳国内多个舞台艺术门类的顶尖艺术家,由国家一级编导赵小刚任总编导,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舞剧皇后”山翀任艺术总监并特邀出演,舞蹈家张傲月、孙秋月、沈徐斌、吴嘉雯、徐立昂、朱飞、章哲同台共舞,用舞蹈演绎还原经典的群像大戏。

为了给剧中命运齿轮的推进作出渺小却有力的颂歌,建构富有东方哲学意味的舞剧品相,赵小刚采用穿插、复调、对位与多声部的样式,注重身体语言蕴含的情感咏叹调性。

首演的舞台上,八位中国舞蹈家通过独到的身体能力和独到的“本色”叙述方式,叠映出人物“本色”,各自通过如同歌剧主角咏叹调般的8段独舞抒发内心“独白”——展现鲁侍萍内心独白的舞段“巨影”,隐忍的表演却尽显其心理状态;周萍一段特殊的“手舞”在舞剧开篇展现了八个角色的红尘纠缠;敏感、善观察、充满了小心思的蘩漪在身体语言上被引导成一只黑猫;周朴园这个一贯拄着拐杖的腐朽形象在舞剧中大跳;四凤不再是纯粹的悲情角色,而是有了“天真浪漫和隐藏的小邪恶”;鲁贵在“生命力”这个关键词的引导下兼具幽默、真实和戏剧性;鲁大海的两次“攀爬”展现了角色复杂的心理历程;节奏、力量和形态富于变化的肢体锻造出周冲理想主义的乌托邦……此外,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挖掘“第九个角色”,以“彩蛋”的形式引入伊卡洛斯一角,开掘不同的哲学思考。

  ◆  “东艺制造”重塑中国故事的全新表达  ◆  

据悉,舞剧《雷雨》由八位中国舞蹈家同台构筑群像大戏,至7月28日连演5场。2024年是东艺原创出品大年,“东艺制造”秉承着“又红又火”的艺术价值理念,从2018年起先后制作出品了《金家花园》《人间正道是沧桑》等五部不同类型的舞台作品。舞剧《雷雨》作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第六部新作,连同5月首演的话剧《向延安》共同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以一流的制作水准与创作品质,彰显了现代化剧院的创制形象与标志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舞剧《雷雨》亦是“东艺制造”首部原创舞剧作品,延伸了东艺在舞蹈领域从纯引进到制作出品的一次全新探索。舞剧《雷雨》用国际通用的身体语汇打破语言的藩篱,建构起富有东方哲学意味的舞剧品相,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自信,成为“东艺制造”的又一力作。

在结束本轮演出后,舞剧《雷雨》将于2024年11月至次年1月,开启30余场的巡演之旅,包含武汉、长沙、郑州、昆明、潜江、南昌等城市,势必在全国范围内袭起一场关乎宿命的狂风暴雨。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总经理雷雯表示:“舞剧《雷雨》以致敬经典为初心,创新性的将经典文本转化为适应时代审美与精神需求的美学舞台,展现了‘东艺制造’不断发展的审美个性。东艺将以向社会和世界传播优秀文化传统的担当,持续释放一流的艺术创制主体的品牌标识,并计划将《雷雨》打造成首部东艺输出海外的作品,让更多中国优秀剧目走向世界,折射上海这座海派城市的文化风貌与底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