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一块拍子到底有多重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张逸麟/文 新华社/图
国乒赛场爆了个大冷,王楚钦2:4不敌瑞典选手莫雷加德,止步32强创造了国乒队史最差奥运成绩。随之而来的是“王楚钦副拍”上了热搜头条,混双夺冠后那场意外带来的担忧,终究还是印证了。
临阵换拍对一个乒乓运动员究竟有多大的影响?至少王楚钦赛后挺坦然的面对失败,他表示输球不是球拍的问题,“‘拍子’没有不同,都是自己的。”王楚钦说,“当时心情会受到影响,但是我觉得这不是今天输球的理由,我觉得还是自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犯了很多的错误,才导致今天的失败。”
没了乘手的“兵器”,“大头”找不回感觉
赢下比赛后,莫雷加德躺在了地板上,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世界排名26位的他,曾经7次与王楚钦交锋,从来没有赢过,最好成绩也只是拿下1局。但这场比赛,莫雷加德显然发挥得更出色,前两局他都是后来居上,逆转取胜,最后一局甚至没给王楚钦任何机会,赢得干脆利落。
至于王楚钦,比赛中的失误明显增多,这跟换拍有没有直接关系?也许可以对照张怡宁在北京奥运会时的遭遇,当时她在面对新加坡名将冯天薇时也遭遇了换拍风波,当时赛事仲裁认为张怡宁的主拍海绵不平,强制要求换拍,张怡宁不得不变换战术,以防守为主。尽管最终以4:1战胜了冯天薇,但5局加起来也只赢了6分,要比决赛4:1击败王楠那场打得更艰苦。
事后教练李隼和张怡宁参加一次访谈时就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李隼坦言得知张怡宁必须换拍时,“当时心想完了,眼前发黑。”张怡宁也表示,“换的那个板子就跟鞋底子一样,我还不能让对方看出来,我对这块板特别不满意。”
不过两届世界杯冠军郭焱却认为,每个运动员对此都有预案,平时会有两三块得心应手的拍子,影响不会很大。可见临阵换拍有多大影响,对于选手而言也是因人而异的,但至少王楚钦着实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在比赛中他好几次丢分后都会无奈的看一看球拍,这些下意识的细节是不会骗人的。即便不是技术上的问题,那也是心理上的暗示。
记住这份痛感,当做磨砺的过程
回到问题的本源,张怡宁显然也因为换拍受到了影响,而且是临场换拍,不像王楚钦还有一天时间去调整。但张怡宁还是拿下了与冯天薇的比赛,并在北京奥运会上成功卫冕,这是实力的象征,也是她被称作“大魔王”的原因,显然王楚钦离那个境界还很远。
比赛场上胜者恒强,而不是强者恒胜。之所以成为真正的强者,恰恰是因为这些运动员克服了一次次变故,跨越了一次次挑战。再次回到奥运赛场的老将马龙,被广大球迷称作乒坛Goat,在他24岁的时候,曾经遭遇过生涯的重大挫折,当时他3次没能进世乒赛决赛,连刘国梁都说“马龙已经三次埋葬了自己”。之后的几年,马龙遇到了一系列的伤病,8个月没能参加国际赛事,其中3个月都不能摸球,可马龙硬是靠着信念与渴望,不断磨练身体和技术,为之后的传奇生涯打下了基础。
这次王楚钦意外出局后,许多球迷都质疑为什么不让马龙取代王楚钦出战男单。而马龙之所以甘做绿叶,就是为了给24岁的王楚钦宝贵机会去磨练自己,未来撑起国乒男单的大旗。
在当下的语境中,一批词已经渐渐失去魅力,比如承受失败,比如持续努力。当王楚钦遭遇滑铁卢后,外界给到的压力陡然剧增,但至少王楚钦没有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换球拍,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纠结于一块拍子到底有多重要?事实上没有太大的意义,记住巴黎奥运会上的痛感,去承受失败,去持续努力,不断磨练自己,才是迈向真正强者的必由之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张逸麟/文 新华社/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