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王鑫杰:27岁的“奥运新人”摘得奖牌,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图、视频
8月5日,巴黎奥运会射击男子25米手枪速射决赛,老将李越宏携手27岁王鑫杰出战。李越宏夺得冠军,王鑫杰收获季军。这是本届奥运会上中国射击队夺得的第5枚金牌(5金2银2铜),这一成绩也追平了2008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射击队创造的历史最佳战绩(5金2银1铜),同时打破了2020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射击队创造的境外参赛历史最佳战绩(4金1银6铜)。
※ 赛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抗压能力 ※
27岁的王鑫杰是一位“奥运新人”。今年年初,来自上海长宁的射击运动员王鑫杰在国家射击队巴黎奥运会男子25米手枪速射选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长宁首位出征2024巴黎奥运会的运动员。
不同于其他比赛项目,射击比赛的胜负往往是在毫厘之间,这不仅是枪法的对决,更是心态的较量,不容有一丝一毫的闪失。赛事规则方面,决赛总计40枪,每5枪一轮,且每枪4秒内完成。第四枪开始,每一轮套奥体最后的一名选手,直到决出赛事的金牌。伴随着现场大屏幕实时更新的总成绩排名,让观赛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格外紧张。
谈到此次夺得铜牌,射击奥运冠军、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射击射箭运动中心主任陶璐娜告诉记者:“我认为在参加决赛之前,我们就已经觉得胜利在望了。因为他作为首次参加奥运会的选手,能够凭借资格赛第二名的优异成绩闯入决赛,这本身就是极具含金量的。”
与平时的表现相比,陶璐娜认为王鑫杰已经正常发挥,甚至可以说表现特别优异。“在射击运动中,我们常常说只要正常发挥就是成功,所以他今天的表现无疑是非常出色的。”
在比赛过程中,作为第一个上场的选手,王鑫杰所承受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在单打的过程中,王鑫杰展现出了强大的抗压能力。王鑫杰在A点位,第一个射击,他前5枪全部拿到了9.7环及以上,拿到5分。李越宏在D点位,前5枪同样是全部得分。首轮6位选手全部完成设计,只有中国2名选手全部命中拿到5分,并列第1。直到第7轮王鑫杰5中3,总分23分,1分惜败曹荣宰拿到铜牌。
“作为运动员,我们总是渴望争夺冠军,尤其是当自己前面取得了那么好的成绩时。我作为曾经的运动员,就特别羡慕那些能够拿到金牌的人,我相信我们现在的运动员也一定有着这样的渴望。但是,我们必须学会克制自己。”陶璐娜说,必须在比赛中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技术动作,专注于每一发子弹的发射,确保每一次都能打出最好的状态。这是一个矛盾的过程,“但他今天在场上的控制力非常出色,尽管射击的准备时间只有短短的4秒钟,稍有不慎就可能失误,王鑫杰控制得很好。”
※ 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
射击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并不高,很多射击名将的运动寿命都很长。射击界不乏老将的辉煌,比如王义夫在44岁时拿到了第二块射击金牌。此外,就在昨天,观众也见证了37岁的网球运动员德约科维奇在赛场上的卓越表现。
“从王鑫杰的年龄和潜力来看,他完全有能力参加下一届奥运会。”陶璐娜告诉记者,“王鑫杰非常年轻,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我希望他能保持雄心壮志,在下一届奥运会上继续努力,为国家和自己争取更多的荣誉。”
王鑫杰出生于1996年,由长宁区少体校高级教练夏平培养,2013年进入上海队,2021年进入国家队。作为新人选手,王鑫杰在去年的巴库射击世锦赛上首次参加国际比赛,便成功与队友李越宏、刘杨攀为中国队夺得男子25米手枪速射团体冠军。在随后的杭州亚运会,三人再度合力拿下该项目团体金牌,创造了世界纪录。此次能够入选奥运参赛阵容,是王鑫杰运动生涯的一次新突破。
陶璐娜告诉记者,运动员在国家队的生活基本上是封闭的,这种环境下,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中心的每一个人都在为今天的辉煌时刻不懈努力。“大家像接力赛一样,持续传承,相互支撑,每个人的付出都不容小觑。大家经常开会到深夜,十点、十一点对他们来说是常态。尽管国家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队员们依然坚持早上、下午训练,晚上还会加练,体能上从未有丝毫放松。这种长期积累、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甘于奉献、永争第一的精神,是我们上海队乃至所有地方队都需要对标学习的榜样。”陶璐娜说。
关于王鑫杰的未来发展,陶璐娜认为他需要尽快从奥运会归来后调整状态,及时进行经验总结。要回顾备战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在最短周期内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困难,以及对手的情况分析,从而找到获取冠军的核心能力,并持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除了要有过硬的实力之外,还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来克服比赛过程中的意外情况,让自己的心态保持稳定。“作为心理项目的一部分,每一个射击运动员还需要在赛场上更加淡定、冷静,像首金获得者盛李豪那样,保持稳定的心态。同时,他和我们所有的队员一样,都有很多需要不断磨练的地方,因为我们还远未成熟,进步的空间还很大,需要继续努力。”陶璐娜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