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上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这里走来,奋斗奉献的青春力量在这里激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视频
1931年11月和1934年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过两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这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初始探索和实践。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进行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预演不仅为研究宣传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提供了丰富史料,也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了参考借鉴。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8月1日~8月2日,青年报记者随市人大常委会机关10名青年一行在赣南沿着总书记视察的足迹,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源地追根溯源,共同回顾党领导人民探索建立发展人民代表大会的光辉历程。红色追寻激励人心,予人启迪,更加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澎湃动能。
◆ 在村落宗祠召开的“一苏大” ◆
江西瑞金是闻名世界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祥地,也是党和国家初心使命的重要起源地。
叶坪革命旧址群位于瑞金市叶坪乡叶坪村。1931年11月7日~20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叶坪谢氏宗祠召开,宣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红色政权,叶坪成为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这里也是中共苏区中央局和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等首脑机关在瑞金的第一个驻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王稼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此工作和生活,领导苏区军民进行了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
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就在叶坪革命旧址群中,四周环绕着参天古樟。会址设在一幢明代的青砖灰瓦建筑——谢氏宗祠内。当时,项英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与村中谢氏长辈商妥后,请来泥木工匠进行修整,布置成庄严的会场。如今,这里就是根据当时保存的资料,重新布展并对外开放。
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
步入会场,看到大会主席台正墙上贴着马克思和列宁的画像,画像中间挂着镰刀铁锤红旗。主席台两侧贴着一副对联,横幅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主席台前沿放着一块横匾,上书“工农炮垒,民主专政”八个大字,高度概括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性质。会场里,红色浸染、氛围热烈,挂满了写着标语的三角形彩旗。
“这里原来是祠堂里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看到这儿,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我党的群众基础非常好,村民都自愿让出地方来。”讲解员杨佩深情地说道。
会场内排放着上百张长条木凳,供开会时从各地千里迢迢来开会的代表们坐。宗祠中央原有一口天井,为了能坐下610名代表,便在上面铺了木板,也摆放了木凳。通过史料可见,老前辈们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大家举手时都举得很高,代表们分成8个小组,先设分组讨论,再回到会场上来举手表决。“这种被证明行之有效的讨论表决模式,沿用到了今天呢。”寻访中,人大青年纷纷想到了如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刻领悟了“为人民”的真谛。
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内部
历史在这里回响,伟业在这里启航。大会经过610名代表的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宪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劳动法》等全国性的法律条令,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63人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府第一次以国家政权的崭新姿态出现在了人们面前,开启了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其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献。大会历时14天闭幕。
一边是大会胜利的举行,一边也曾经历了惊心动魄。为了避开国民党飞机的轰炸,毛泽东此前就提议在长汀县建造一个假会场,转移国民党的注意力,从而确保“一苏大”真会场的安全。就在大会开幕日阅兵仪式刚刚结束,10多架敌机就从瑞金上空呼啸而过,径直飞向假会场……
◆ 炮火硝烟中的红色政权来之不易 ◆
“一苏大”会后,中央临时政府九部一局(外交、军事、土地、财政、劳动、工农检察、司法、教育、内务人民委员部和国家政治保卫局)的办公地点大都设在谢氏宗祠内。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机关从叶坪村迁往瑞金沙洲坝。根据苏维埃《组织法》,每两年要召开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因此,就开始了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
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
在老茶亭村,一幢大礼堂样式的建筑气势恢宏,门首上方嵌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红色浮雕大字。礼堂呈八角形,从上往下俯看就像红军的八角帽。大礼堂坐北朝南,分上下两层,在楼上、楼下每个角度都可以看到主席台。大礼堂四周共有17道双合扇大门,41扇窗户,便于人员疏散、通风和采光。在礼堂外不远处就有防空洞,可以及时躲避敌机的袭击。
1934年1月22日~2月1日,“二苏大”在这里隆重召开。参加大会的正式代表693名,候补代表83名,旁听代表1500名。大会期间,除了相关报告,大会还讨论和通过了修改后的宪法大纲、苏维埃建设、红军建设、经济建设等决议案和关于国旗、国徽、军旗等决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毛泽东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会议原定17天,但进行到第9天时,因得到紧急军情消息,提前到2月1日闭幕……
“左”倾路线把中央苏区推向绝境,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大礼堂被国民党毁坏,1956年按原貌修复并对外开放,并将那个黑漆漆的炮火印痕一直留在了那里。
苏区时期,瑞金全县只有24万人,加入红军和地方武装的就有5万人。红军长征时,瑞金有约3.5万人参加这一壮举,其中约1.08万人牺牲在长征路上。新中国成立后,被录入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花名册的本县籍烈士仅17166名,许多人成了无名烈士。
长征渡口
在前往瑞金前,市人大一行还寻访了于都县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一幅油画再现了90年前于都河畔的“母送子妻送郎,父子兄弟同上战场”的感人场景。90年前,于都人民正是从这里告别了他们至亲至爱的人民子弟兵,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次离别竟成了永别。在叶坪革命旧址群,也有一座宏伟的“红军烈士塔”,塔身犹如一颗紧弦待发的炮弹,象征着苏维埃共和国是靠工农武装在炮火中打出来的。塔的正前方地面上用煤渣铺砌着“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大字,以致对先烈们的最高崇敬和永恒怀念。
“在血雨腥风的年代,红军战士用最宝贵的生命换来了革命胜利。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立起了当时工农民主专政这一真正属于人民的政权。”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团委副书记李净欣深深感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血与火的革命道路上艰辛探索创造的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根本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今天,我们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传承者。”李净欣说。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这里走来 ◆
瑞金城西的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史陈列馆入口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这里走来!”的几个大字熠熠生辉。在苏区时期,先后颁布的法律条例就多达130多部,也就是说,从那时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已经在开展依法治国的实践,瑞金也因此被称之为共和国的摇篮。
如今每年的3月初,来自全国各地2800多名人大代表都会佩戴神圣的代表证,在人民大会堂行使代表权力,共商国是。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陈列了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何长工同志的代表证。证件长6.5厘米、宽9.5厘米,在这张泛黄的证件上,记载着代表的姓名、年龄、性别、成分、籍贯、开会住所。在证件的下方加盖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代表委员会印章。证件的右边和背面还明确地写着代表证效用及大会规则,对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作了明确规定。
苏区时期,为了做好选举代表工作,需进行张红榜和黑榜三天的公示期,确定是否有选举权,有选举权后再进入下一步。为了选好代表,还专门进行了选举培训班来培训选举工作人员,正式代表都在严谨规范的制度下产生。代表证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瑞金走向北京的历史进程的历史,见证了人民代表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也见证了从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曲折发展历程。
在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梁峰眼中,这张历经峥嵘岁月的证件,是当年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参政议政的历史时刻,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始发祥的伟大实践。苏区在选区划分、选民资格认定、代表候选人公示、代表依法履职、群众“墙报”监督等探索实践,也揭示了我们党以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强大意志和决心。
“作为人大青年干部,要继续发扬苏区精神和人大优良传统,坚定人大制度自信,自觉肩负起全过程人民民主首提地的使命担当,认真履行职责,深入群众一线,问计问需于民,为更好发挥人大代表重要作用出力献策,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上海焕发更加强大生命力、展现勃勃生机。”梁峰说。
◆ 赓续红色基因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
盛夏的瑞金,天高云淡,山明水净。这里的一山一水都留下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一草一木都承载着珍贵而厚重的红色记忆。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苏维埃共和国的创立者,后来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时强调,“要从瑞金开始追根溯源,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在烽火硝烟中,从苏维埃国家的根本法,到刑法、民法、行政法规等,有力支持了苏区革命斗争和经济发展。苏维埃政府同人民“血肉相连”,也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在红井景区,毛泽东只用一根灯芯在昏暗的灯光下工作到深夜;朱德的粗布军装补了又补;陈毅保管着为红军作战经费而准备的金条,自己腿部受重伤却舍不得花一分钱买药的故事,都让市人大常委会机关22级选调生李雪妍感动不已。正是当年中央苏区领导干部们的率先垂范,用行动去鞭策全党同志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才取得中央苏区时期的辉煌成就。
何叔衡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何叔衡故居,讲解员讲起何老开展苏区检察工作时带头调查贪腐线索的故事。1932年,何老收到了几位农民写的控告信,检举中共瑞金县委组织部长陈某有严重问题。何叔衡没有主观臆断,决心弄个水落石出。他带上干粮袋和斗笠,亲自下乡调查。在区苏维埃政府的配合协助下,他走访群众,并设法找到了写检举信的同志,重新核实了有关情况。
瑞金党史专家与人大青年座谈
“这让我深切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秉公办案不徇私情的精神,作为人大青年,我们也要传承好这种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的为民服务理念,在立法监督工作中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在人大工作中汇集民智凝聚民心。”李雪妍说道。
和李雪妍同期来到人大的潘政也是一名选调生,经过此次访学,令他深刻感受到了“人民代表大会从这里走来”的深厚历史底蕴,“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也不仅是血脉、精神,还有具体的制度和历史的传承。
潘政说,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中,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从最初对苏联“苏维埃”名词、组织架构、法律法规的照搬,到因不适应当时中国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基础而进行的调整,每一步都凝聚着中国共产党“走自己的路”的非凡勇气。从“苏维埃”到“人民代表大会”的转变,不仅是对苏联历史经验的扬弃,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性”的充分体现,彰显了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创举。
“作为当代人大青年,我们更应深入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史,从中汲取力量,立足实践、勇于创新,以‘两个结合’为指引,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解决问题、服务人民的过程中不断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潘政说。
◆ 红都呼唤新青年常回家看看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领导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和艰辛探索建立起来的。90后的程西园是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团委书记,在她看来,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按照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的部署要求,青年工作组、机关团委组织青年同志们来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源地瑞金,开展访学调研,瞻仰革命旧址,有利于推动人大青年同志进一步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海人大工作与时俱进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程西园本身在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工作,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法制建设感触也很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颁布了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为根本大法的130余部法律、法规和法令,坚持维护广大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极大激发了苏区军民的革命热情,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当时地少人多、土地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苏维埃政府出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等一系列部门法律法规和法令,注重解决土地分配问题,解决广大农民‘要土地’的迫切需求。”这让她感到,新时代、新形势下的立法工作,更要始终坚持人民观、体现人民性,“群众期盼什么,立法就跟进什么”,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立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探寻苏区建设历程,弘扬苏区革命精神,激励着我们建设上海这座光荣之城、人民城市。”陈巍来自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调研处,三年前,他参与了“伟大的创造 光辉的历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探索与上海”人大红色资源主题展的青年义务讲解,此次,在制度源头的寻访中,总有一些熟悉的细节勾起回忆,更有实地实景的震撼人心。
“更加坚定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使命,更加紧紧依靠人民凝聚改革奋进的磅礴力量,更加坚持为民办实事还要注意工作方法。”陈巍说,红都瑞金呼唤新时代青年常回家看看,去喝一口甘甜的红井泉水,去读一读经典名篇《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去听一听苏区人民义务投工投劳、捐钱捐粮、参军参战的感人故事。
红色基因在这里传承,红色血脉在这里赓续,奋斗奉献的青春力量也在这里激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