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吸取教训,逃离缅北诈骗集团后00后小伙竟重操旧业……
2024-08-1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00后小伙误入歧途偷渡到缅北进入诈骗集团,逃离后又重操旧业,将亲朋好友的手机号码提供给犯罪集团,用于发送诈骗短信和拨打诈骗电话……记者从宝山区检察院了解到这样一起诈骗案,好不容易逃离缅北的小伙不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重操旧业,继续做了诈骗分子的帮凶,并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2024年1月某日下午,姜女士在家中接到一个173开头的电话,对方自称是“京东客服人员”,现在要让姜女士关闭京东白条和京东金条,并提供了一个网址。姜女士登录网址下载了一个会议APP后,“京东客服人员”给她了一个房间号,告诉姜女士会有“银行工作人员”与她沟通便挂了电话。姜女士进入房间后,一名“银行工作人员”让她关闭所有网贷途径,并将银行账户内钱款转入“银行工作人员”提供的账户,姜女士一一照做。之后,“银行工作人员”要求姜女士用支付宝花呗钱款充值游戏平台,姜女士操作了一会儿发现不对劲,便报警了。姜女士实际损失11.6万余元。民警发现,在姜女士被骗同一时期,另有两人也接到了该173开头的电话,后被他人以“京东客服人员”“领导”名义骗取钱款。

经侦查,该173开头的电话登记人为李某,民警将李某抓获后,李某交代,她将手机号码借给男友杨某用来提供给诈骗团伙发布诈骗信息。2024年3月1日,杨某投案自首。

杨某交代,2023年11月的时候,他在网上认识“海哥”。“海哥”说租借手机号码,可以给他一小时30元的报酬,具体来说,杨某只需要提供手机号码,下载一个投屏软件,“海哥”会用该软件和杨某手机联通,操作杨某手机,向他人发送诈骗短信、拨打诈骗电话。“海哥”保证,杨某提供的手机号码只是用来做试探和前期的联系,不会用来“杀鱼”(即最后收网骗钱)。

于是,杨某就根据“海哥”指示,下载投屏软件,添加手机号码,保持软件处于运作状态。杨某还找来朋友冉某一同做此事,各自从亲朋好友处借手机号码。

经查,杨某在明知“海哥”实施诈骗的前提下,伙同他人下载投屏软件,并添加不同手机号码,保持软件处于运作状态。后“海哥”用添加的手机号码远程发诈骗短信和拨打诈骗电话,骗取被害人财物。被害人姜女士等人均接到以上述手法实施的诈骗电话、短信,被骗钱款共计人民币12万余元。

但这并不是杨某第一次接触电信网络诈骗。根据杨某供述,00后的他曾被朋友以做酒吧服务员为由诱骗偷渡到缅北,进入了诈骗公司。在实习了三个月后,杨某开始正式做刷单诈骗,由于没做出业绩,公司管理也不严格,杨某做了五个月向公司提出退出,也就顺利回国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重操旧业,继续做了诈骗分子的帮凶。

宝山区检察院经审查认为,杨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伙同他人利用信息网络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诈骗他人钱款,数额巨大,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以诈骗罪对其提起公诉。法院经审查以诈骗罪判处杨某有期徒刑二年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李某、冉某另案处理,“海哥”的身份在进一步查证中。

检察官提醒,手机号码是诈骗活动的重要工具,为诈骗集团提供手机号码,同样构成诈骗的共犯或者帮助犯。年轻人应当增强法律意识,不因贪小利而误入犯罪歧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