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高温|不惧“暴晒+桑拿”,00后机务:保障飞机安稳落地的责任感很帅
2024-08-1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今天,上海进入三伏天的末伏。虽然与前一阵的极端40℃酷暑相比,这两天气温稍微“退烧”了一点,但在虹桥机场的停机坪上,高温炙烤仍然是“主旋律”。面对高温与客流高峰的双重考验,东航技术公司的机务工程师们每天奋战在停机坪和飞机维修机库,00后机务余浩就是其中之一。机坪上暴晒,机库里闷热像蒸桑拿,在旅客看不见的地方,他们默默为每一架飞机护航。

去年“不屑”的防晒口罩、遮阳帽都戴起来了

目前正值暑运旺季,8月1日到12日,东航平均每天承运的旅客都超过46万人次。高温季节再加上航班持续高位运行,各项紧急维修保障任务比平时多了不少。为了保障第二天的航班能够准点出港,机务工程师经常需要利用晚间航后的时间完成维修任务。

白天高温炙烤,夜间也不凉快,在虹桥机场,夜晚的停机坪地表温度也能达到40℃+。凌晨3点多,东航技术虹桥机场西区机库里灯火通明,负责飞机日常定检工作的余浩,正在和组员们一起完成飞机发动机叶片的润滑任务,这已经是两个班组接力完成发动机叶片润滑的第三个晚上。

飞机维修圈有这样一句话——“小”润滑“大”学问。给发动叶片润滑,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非常耗费心力。因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容不得一丝马虎,润滑部位错位可能会导致发动机振动值过高等情况发生。“每一次都要像第一次做一样,高度认真,全心投入。”余浩时刻这样提醒自己。

在将润滑剂按比例进行混合后,余浩便开始和同事们用细小的毛刷均匀地将润滑剂涂抹在发动机叶片的规定区域内,整个过程一丝不苟。润滑液带有一定的刺激性,戴着防毒面罩的几个人被捂得直流汗。

寂静的夜里,闷热的机库里没有一丝风,班组的七个人围着偌大的发动机忙碌着,身上的工作服湿了干、干了又湿。终于刷完了润滑剂,他们还需要用牵引车把飞机从机库推出,到机坪上进行试车,直到各项参数达标。这是行业俗称的“试大车”,也就是高功率运转发动机,试车期间,必须保证机位后方滑行道没有飞机起降,而且对风速也有严格要求,如有性能参数异常,则需要重新拆装叶片进行再调整。

凌晨4点,泛白的天空霞光微露,检测到各项环境条件俱备,余浩和同事们迅速将飞机推出去,开启高功率试车,经过一次试车验证,各项参数均属正常,试车任务终于顺利完成。卸下面罩的那一刻,几个年轻人长长地舒了口气,“完成这样一项‘大活儿’,成就感非比寻常。”

自2021年进入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虹桥维修基地定检维修分部以来,余浩已经经历了三个夏天的“烤验”。“感觉今年夏天格外热,每次刚走进机库就已经不自觉开始流汗了。”余浩说,因为出汗太多,班组经常一上午就能喝完几箱水,“我们平时在客舱里(工作),更闷,出汗也更多。”

去年夏天,余浩对防晒口罩、遮阳帽等防晒物品还很“不屑”,坚决不愿意戴,但今年,“被现实教做人”后,已经全都戴了起来,“去年夏天我还穿短袖(工作服),今年直接上长袖了。”不过,在余浩看来,虽然天气很热,但不去想也还好,“身边的同事都是这么扛着的,也就是多流点汗,对男孩子来说没什么的。”

热爱钻研,保障飞机安稳落地的责任感很帅

出生于2000年的余浩虽然参加工作才3年,但热爱钻研的他已经在公司里小有名气。去年5月,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民航行业选拔赛中,他获得了第一名;在9月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他荣获了该项目优胜奖,并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余浩的爱好是钻研复杂的飞机系统,在跟随师父夏自卿学习维修技能的日子里,他在带教初期就自主将20多个文件夹内上百页的规范文件阅览完毕。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他参与50架次A检与8架次C检工作,师徒二人更是合力完成566份维修工卡,在各种重大项目中也都有他勤学好问的身影。

为辅助自己理解记忆飞机系统纷繁复杂的庞大知识体系,余浩利用平板电脑小巧便携的特点进行学习。在他的平板电脑中,PDF版的手册、工卡、规章、图纸等一应俱全。打开他学习过的技术资料,能看到用不同颜色墨迹、不同形状符号做出的重难点标记。在旁人眼中,余浩是一个年轻有为、操作技艺娴熟的优秀青年机务,但别人看不到的是他在工作之余的辛勤付出。

回想去年参加比赛的经历,余浩坦言“挺难的”,“一路从公司到市里,再到民航业,最后到全国,遇到过很多困难。”在备战大赛集训时,余浩对直升机绕机检查项目非常陌生,甚至一度失去信心。他及时请教队友,和队友一起研究探讨,在一次次沟通中,渐渐明晰了绕机线路以及各区域的着重检查点。为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提升自身认知水平,余浩趁着休息时间精读手册原文后对相关机型有了系统化、体系化的理解,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飞机的各个系统作用全盘掌握,对所有检查规范,包括每一个部件,每一块盖板都了然于心。

尽管集训期间很辛苦,但这次经历也让余浩打通了“任督二脉”。“那时候每天练,到后面就意识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于是开始一门心思钻研,并打心底里喜欢上这个工作。”余浩说,自己曾干过办公室的工作,但不喜欢,所以就选择了机务这个“蓝领”工作,“能保障一架飞机安稳落地,这份责任感还是挺帅的,我觉得自己最初的选择是对的。”

据悉,在东航技术公司,像余浩这样的00后青年有1300余名,已逐渐成为飞机维修的“主力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