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上海·东方阅读盛典”举行:读者和作者应该积极拥抱AI
2024-08-1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AI技术的发展为出版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AI不会取代出版业,而是作为工具赋能出版业,提升其效率和水平。”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助理、教授乔宇在首届“书香上海·东方阅读盛典”上说。作为今年上海书展的高峰论坛之一,此次东方阅读盛典以“文学·城市·阅读·AI·未来”为主题,为读者描绘了未来阅读的图景。

此次“书香上海·东方阅读盛典”由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新华社新华出版社、上海书展办公室主办。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局长李一昕,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常勃等出席并参与启动仪式。

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局长李一昕在致辞中强调,阅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推动全民阅读工作依然是一个重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内容供给,坚持完善阅读服务体系,坚持共建共享共治。只有实现这4个方向,才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更大的阅读力量。

这几年AI是一个全社会的热点,在出版界也不例外。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以《人工智能对出版业的影响》为题,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出版业发展中的最新情况。他指出,过去30多年间,AI对出版业的影响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国际出版业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实践表明,AI的应用强化了出版功能,改变了出版流程,改进了出版工具,对出版业的影响是积极的,因此人工智能是中国出版业发展的新机遇。

AI不是洪水猛兽,更不会和出版人“争夺饭碗”。这是乔宇教授的一个核心观点。他很明确地表示,AI不会取代出版业,而是作为工具赋能出版业,提升其效率和水平。他认为,AI可以帮助出版业更好地鉴别、加工和整理知识,使其更加精准、有效。乔宇鼓励读者和作者积极拥抱AI,将其作为工具提升阅读和创作体验,让AI更好地为阅读和创作服务。但也要保持对AI局限性的清醒认识,坚持阅读和思考,进一步推动出版行业的发展。

无论AI如何发展,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阅读永远都不会过时。著名作家、学者,上海文史馆馆员鲍鹏山甚至于提出了“永恒阅读”的概念。他认为,阅读是保守人类本质的重要途径,是人类永恒的活动。他强调了阅读经典(原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些经典著作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是构成我们价值观和精神世界的基础,是人类的文明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届“书香上海·东方阅读盛典”期间,东方出版中心和新华出版社还向华山263老字号品牌馆、上海市清流中学、上海同济黄渡小学、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党群工作中心、上海市长宁区妇女联合会等5家单位捐赠了价值30万元的图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