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海的“小水滴”在行动
“小水滴”作为河清岸绿的守护员开展志愿服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向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志愿者致以诚挚问候。回信中,习近平希望志愿者们继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
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离不开青年人的参与,在上海,也有无数青年志愿者在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了解到,自2022年团上海市委联合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住建委(市“一江一河”办)牵头发起“一江一河”青年志愿服务行动以来,5000余名“小水滴”志愿者在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苏州河边常态化传播江河文化、助力江河治理、守护河清岸绿。今年,团市委、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还与浦东、徐汇、普陀、虹口四区和四家高校团委合作开展“小水滴”志愿服务实践点建设,进一步推动“一江一河”青年志愿服务的常态化、长效化。无数“小水滴”正通过志愿服务参与打造兼具“生态、生活、生机”的城市美好滨水空间。
打造“行走的团课”讲述“一江一河”故事
“作为‘小水滴’志愿者团队的一员,阅读总书记给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回信,更觉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与自豪。”徐汇区“小水滴”青年志愿服务队队长、西岸集团团委书记邓鉴说。
邓鉴(左一)作为志愿者讲述“一江一河”故事
上海的黄浦江、苏州河被誉为“一江一河”。2022年8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团上海市委按照“美丽中国·青春行动”部署,在保护母亲河行动基础上,联合市相关部门,以保护和服务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和苏州河为着力点,以滨水文化、水岸治理、生态环保为切入口,推出上海“一江一河”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参与的青年志愿者被称为“小水滴”,他们在全市“一江一河”沿岸的12个区、近百个点位上岗,开展江河文化解说、滨水空间治理、生态环保守护三大类常态化志愿服务。
从西岸美术馆出发,沿着徐汇滨江开放空间一路前行,途经西岸艺术中心N馆、听风台、乔咖啡、海事塔、龙华港桥、攀爬墙、龙美术馆……如今,徐汇滨江已成为市民漫步“打卡”的热门地标,在这里挖掘这座城市历史文化“宝藏”的同时,人们还能偶遇服务于此的“小水滴”志愿者。
“多媒体互动展墙向我们诉说着‘一江一河’的发展历程——170多年前,上海开埠,‘一江一河’两岸开始成为商船云集、中外贸易的‘大码头’,中国最早的现代化水厂、船厂、煤气厂、纺纱厂都在这里诞生……”在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的3D浮雕地图前,作为徐汇区“小水滴”青年志愿服务队001号水滴志愿者,邓鉴讲述着这片水岸的历史。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滨江水岸的“前世今生”,“小水滴”青年志愿服务队打造了“行走的团课”,邓鉴参与了“行走的团课”徐汇段的设计。
“徐汇滨江沿线值得打卡的景点很多,考虑到团课内容需要高度浓缩,所以我们选择了点位相对集中、交通也较为便利的段落,方便大家一边徒步,一边聆听‘一江一河’的故事。”这堂“行走的团课”中,邓鉴带领人们一路打卡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以及水岸沿线的星美术馆、谷地花溪、塔吊、传送带、龙美术馆等景点,倾情讲述昔日的“工业锈带”变为今日怡人“生活秀带”“科创绣带”的历程。
在邓鉴看来,在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高质量发展的一项主题,更是一道难题,需要无数青年人共同参与。“‘小水滴’要做好‘三员’,即:江河文化的讲解员、滨水治理的共建员、河清岸绿的守护员。”他说,作为江河文化的讲解员,要用沉浸式义务讲解等方式,向青少年和广大市民宣讲“一江一河”海派文化与红色文化,挖掘历史故事,呈现发展变迁。
在自己的建设成果上开展志愿服务很自豪
除了讲解“一江一河”的历史,作为滨水治理的共建员,“小水滴”们还要积极宣传《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协助滨江两岸公共空间秩序维持、安全维护与便民服务,为滨水治理建言献策。同时,作为河清岸绿的守护员,他们还积极开展环保志愿服务和宣传教育,在青少年中普及和践行江河保护的知识和理念,让“一江一河”满眼皆绿意、“道”处是风景。
对邓鉴来说,每次在徐汇滨江开展志愿服务,内心都格外自豪,因为他不仅是服务这片水岸的志愿者,还是这片水岸的建设者。2016年加入西岸集团后,邓鉴和前辈们、同事们亲眼见证着这片水岸从工业锈带经历了土地收储、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环境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全过程,直到成为如今市民游客喜闻乐见的开放空间。
邓鉴不但是志愿者,还是滨江水岸的建设者
“能在自己的建设成果上开展志愿服务,既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回馈。”邓鉴说,在当“小水滴”时,偶尔会遇到曾在徐汇滨江居住工作过的老爷叔、老阿姨,“他们对城市面貌更新的点赞、对志愿者服务的认可给了我继续下去的力量。”
除了参与徐汇滨江综合开发,前些年,邓鉴还参与了徐汇滨江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创建,亲眼见证日晖港、龙华港等多条汇入黄浦江支流的水质提升。“徐汇区有不少以工业厂房为主的区域,会有一些原有的河流,比如龙华港、春申港、张家塘港等,这些都是直接进入黄浦江的河流,我们也配合主管部门、属地的街道、镇一起,共同维护河道整治的成果。”
以日晖港为例,其东侧一段是黄浦区和徐汇区的界河,曾经是黄浦江十大支流中污染最严重的一条,环境面貌特别差,但下大力气整治后,如今的日晖港已经旧貌换新颜,成为黄浦江畔市民健身休闲的景观。“河道的水体治理好之后,日晖港沿线包括开放空间以及跨越日晖港的日晖港桥,都很有特色。沿着龙腾大道,市民百姓无论是开车、骑行还是步行,都能体验到优美的生态环境。”这让邓鉴很欣慰。此外,徐汇滨江的建设者们还开展了一些小河流的整治提升。比如原龙华机场的界河机场河,原来河道宽度只有6~8米,水环境也比较差,经过整治提升,河道拓宽到了20~30米,再加上绿色堤防、雨水花园等设计,如今的机场河不但能更好地调蓄水量,还成为了跑道公园内的一大亮点。
“看着自己参与的项目成为市民喜爱的漫步休闲场所,我很骄傲也很荣幸。”邓鉴表示,在积极参与治水护水、宣传水、体验水的路径上,自己将为带动更多青年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基层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