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小时大戏观众热情直抵午夜,话剧《战争与和平》东艺中国首演
2024-08-23 文教

剧照摄影 王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8月22日晚,由世界级舞台剧大师、欧洲传奇导演里马斯·图米纳斯执导的5小时大戏《战争与和平》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迎来中国首演。作为瓦赫坦戈夫剧院建院100周年的巨制,话剧《战争与和平》此次在东方艺术中心的上演,不仅标志着这一国际经典在中国的震撼亮相,为东艺23/24春夏演出季画上了浓墨重彩的句号。

昨晚七点正式开启演出,三幕巨制酣畅淋漓演完,时间已接近午夜12点。上海观众热情高涨,不但现场座无虚席,谢幕时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也是对今年年初去世的戏剧大师图米纳斯一次深情致敬。谢幕时,字幕大屏上一段文字:“在苦难中热爱生命,是世界上最困难也最幸福的事。”宛如时空回响,振聋发聩。

  ◇  大师笔法,发出时代回声  ◇  

在充满历史厚重感与哲学思考的舞台上,观众们仿佛穿越回19世纪的俄罗斯,感受那个时代的动荡与人性的深邃。首演结束,许多观众表示,这场演出让他们重新认识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感受到了命运与历史的复杂悖反。专家与媒体同样给予话剧高度评价。有专家评论认为,《战争与和平》的戏剧化呈现,充分展现了图米纳斯的导演才华和对托尔斯泰作品的深刻理解。“图米纳斯的这部作品,不仅是一场视觉与思想的盛宴,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至8月25日,话剧《战争与和平》将在东艺连演4场。

《战争与和平》是图米纳斯为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百年院庆特别创作的作品,2023年,该剧因“塑造了托尔斯泰长篇小说独一无二的舞台画卷”而斩获俄罗斯“金面具奖”的“评委会特别奖”,此外还获得了俄罗斯的“戏迷之星”的“最佳大剧场话剧”奖,其不仅是图米纳斯作为艺术总监为剧院留下的最后一部制作,也堪称他职业生涯中规模最为宏大的作品。

“理解托尔斯泰的作品,需要将‘世界’视为‘宇宙’与‘人类’的交汇点。”《战争与和平》是图米纳斯多年来酝酿的一部重要作品,旨在通过戏剧形式,探索人类命运与历史的变迁。这是一场人类灵魂的探寻之旅,其对于宏大主题的追问贯穿全剧,让观众在戏剧中不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体会到人性的复杂。

经典名著,经典演绎,话剧《战争与和平》无疑是舞台上的“双经典”。图米纳斯将《战争与和平》的核心主题——“家族理念”贯穿始终,将人物的命运置于历史的洪流中,以展示个人与时代、命运与选择之间的复杂关系。托尔斯泰笔下的命运、悖论、疯狂、爱、绝望和快乐被融入话剧,整部小说被放置于舞台,打造出了一个充满诗意、轻盈且脆弱的戏剧世界——“仿佛一切都可能被一颗彗星吞没”。

  ◇  哲思深邃,铸就舞台传奇  ◇  

作为一个以“忠于原著”而著称的导演,从《奥涅金》到《假面舞会》,再到《浮士德》,图米纳斯在创作时,从不虚构原著中没有的情节,所有的情节、人物、对白,都从原作中选取。这一特点同样延续在《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与安德烈共舞、安德烈与父亲辞行、皮埃尔发现妻子出轨、波罗金诺血战、安德烈与娜塔莎的诀别……这些都是托尔斯泰原著中的“名场面”,在首演的舞台上,它们都得到了戏剧化的呈现,以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手法,触动着观众的每一根心弦。

与此同时,巧妙的舞台设计配合着托尔斯泰原著中的象征意义,也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张力与冲突的世界。空旷的舞台上,没有用以表现19世纪俄罗斯贵族奢华生活的道具,而是由一面巨大的墙体贯穿舞台。这是由著名舞美设计师阿多马斯·雅佐夫斯基斯设计的巧思,在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够移动、旋转,当表现恐惧时,舞美会缩小;当表现快乐时,舞美则会放大,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命运的无常,为整场演出增添了哲学的意蕴。“过去,我们总是用道具来装点自己,现在我们什么都不需要了。一切都被光流取代,这是演员对命运和历史的高度理解。”

独特的戏剧语言、舞台空间的设计、光影的运用以及演员的精准表演,构建起了一幅充满象征意义的戏剧画卷。通过赋予经典以现代的戏剧语言,托尔斯泰原著的哲思之光得以在舞台闪现,其不仅是对托尔斯泰经典的致敬,更是一场对人类历史与命运的深刻反思。

“如果我们丢掉了生活,重要的就是我们还活着,活着我们才有希望,我们才能变得更好。”瓦赫坦戈夫剧院的总经理基里尔·克罗克称,“用演出结尾的话来表达,最重要的是人类纯洁的灵魂,我们要探究灵魂,为了让我们的世界永远和平。这是《战争与和平》的价值,也是当今戏剧存在的意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