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炫 很旋 很眩,这座巨型薯塔成申城新地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施剑平/图、视频
“烤面筋”“钢铁蚊香”“魔都薯塔”……在热闹的武宁地区,一座有着螺旋楼梯的大楼最近成了网红。它的一旁,是中山北路,还有车水马龙的内环高架。
在上海这座充满创意与想象的城市里,尽管奇特设计层出不穷,但最新诞生的“大螺旋”建筑依然有着十足的话题度,最近更是加入不少人的City Walk名单。
这个新晋网红正是华东电力设计院办公大楼改扩建工程,项目位于城市更新规划中的普陀区武宁科技园,东临武宁路,南临中山北路(内环高架),毗邻3号线、4号线、11号线、14号线等多条地铁线路。
从武宁路上远远看去,它好像“戴着一顶帽子”。大楼占地面积142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高达74110平方米,横跨地上15层与地下2层,斥资超过1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城市天际线新宠。
记者上网一查,才发现它的背景竟然相当显赫。这一城市更新先锋项目,由意大利知名“色彩魔术师”乔瓦尼·普拉泽设计。作为建筑背后的设计师团队,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担任该项目设计总包和联合体牵头单位,与意大利艾克雅建筑师事务所携手合作,精心打造这一力作,该项目已于近日正式启用。
这座内环高架旁的“大螺旋”,如植物一般从地面长出,然后沿着大楼的外墙一路上扬。正如乔瓦尼的想法,一种“流动的空间感”,也和建筑一起共生。其灵感源自特斯拉的传奇线圈,不仅致敬了电气工程的辉煌历史,也完美契合了电力设计院的行业特性。
“到底是涂料还是铁锈?”站在“撒满孜然”的“大面筋”前,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疑惑。
被主楼环绕的“大螺旋”,整体的结构,几乎都由耐候钢构成。这是一类特殊的合金钢,在室外环境下暴露一段时间以后,表面会自然形成一层致密的锈层。这层“锈皮”,会反过来形成新的保护层,让建筑无需再用油漆来覆盖。深棕色的外观,就是它们的标志性色彩。
建筑设计上,大楼巧妙融合了多项创新亮点:清水混凝土外立面搭配云朵吊顶,以超凡脱俗的曲线美挑战了建筑艺术的极限;珐琅板装饰的幕墙格栅,则以其细腻的质感与色彩的和谐,为建筑披上了一层科技与艺术交织的华服;而耐候钢螺旋坡道的运用,更是将材料的坚韧与设计的灵动完美融合,开创了建筑史上的新篇章。
可持续环保理念与现代设计气息,恰到好处地在这栋建筑上融合。主楼没有像现在许多新建的建筑一样,使用大片的玻璃幕墙,而是用通体白色的清水混凝土作为主体,外表用珐琅格栅覆盖,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厚重感。顶部使用双曲面的清水砼云顶,营造出如流苏般自然下垂的造型,是此类建筑中难得一见的高难度设计。
在这支创作团队的背后,还隐藏着许多“较真”的小故事。据了解,艾克雅建筑师事务所对于材料的选择非常严苛且精益求精。以外立面珐琅格栅板打样为例,院大楼建筑立面造型采用双立面形式,内部为玻璃围合立面,外部采用的是珐琅格栅板。建筑师要求珐琅格栅板为极致亚光、金属肌理的仿铜效果,并且要求三种冷暖色调搭配,配合不同尺寸、不同间距的布置,呈现出自然、融合、灵动、有质感、有内涵、有历史的建筑工业风效果。
而此前,珐琅板生产厂从未生产过类似的产品。打样从设计师给出的通用色卡色号为基础开始,颜色、纹理、质感、亚光度一关一关过。已经记不清前后调了多少版本的小样,只记得建筑师和研发团队拿着小样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背景条件下,近看、远观,有时把自己都定格成了图片。生产厂家都被艾克雅建筑师事务所驻场建筑师的执着感动,开玩笑说:“咱们这是以做科研的精神在建大楼!”
就这样一点点地完善细节,一点点往目标迈进,最终在驻场建筑师严格的把控下,在生产厂家研发团队紧密的配合支持下,本项目独有的金属质感、亚光度极致的珐琅格栅板出炉了。除了要求“精”,艾克雅建筑师事务所选材还要求“久”。投标时他们了解到华东院建于1953年,曾经在外滩优秀历史建筑“中国实业银行大楼”(北京东路130号)办公,便希望在武宁路为我门再造一个百年建筑,设计师在材料选择时也一脉相承,优先选用持久耐用的本地材料,本项目中的清水混凝土、耐候钢都是秉承这一理念选用的。
此外,大楼还精心打造了丰富的室内外空间,景观大台阶与下沉广场的巧妙设计,不仅提升了地下空间的品质感,更将自然光与绿意引入室内,营造出宜人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室内空间则巧妙延续了外立面的设计语言,云朵吊顶的延伸,让室内外空间无缝对接,共同演绎了一场关于光、影、空间的视觉盛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