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名学生将登上专业舞台,虹口区“开学第一课”原创音乐剧《恰同学少年》即将公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随着暑假临近尾声,新学期开学已经进入倒计时。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今年秋季开学季,虹口区为广大师生准备了一份“特殊礼物”——一台全部由学生出演的原创校园音乐剧《恰同学少年》将作为虹口区“开学第一课”于8月30日分两场在北外滩友邦大剧院精彩呈现。
// 通过艺术形式传递红色文化 //
近年来,虹口区扎实推进全域“大思政课”建设,将“文化三地”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创新性地以红色戏剧进校园为鲜活载体,在常态化开展戏剧教育的同时,每年完成一部原创红色戏剧的创作与公演,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打造德美融合、多方协同的区域大思政教育生态体系。如今,红色戏剧“开学第一课”已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特色品牌,已连续8年打造了8部学生红色戏剧作品,公演26场,线上线下观演人数10余万人次。
2024学年“开学第一课”原创音乐剧《恰同学少年》,全部学生演员来自虹口各所学校,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专业指导下,他们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暑期戏剧夏令营全面学习。经过全新修改打磨,25名学生将登上北外滩友邦大剧院的专业舞台。
在排练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感悟红色精神,用青春与激情承诺时代的使命与责任。来自上外附中的麦紫璇同学去年也参演过《恰同学少年》,她表示,从去年的同学角色到今年的女主角林霞,短短一年时间自己成长了不少,也感受到了作为主演的压力。
“剧中宋巧山坚定的入党信念也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在这个时代,‘我不能做一个躺赢的人’。”麦紫璇很感谢上话团队的老师们及青少中心戏剧社团的同学们对自己的帮助,“相信‘开学第一课’的经历一定是我们戏剧学习之路上的一抹亮色,也希望大家能期待今年属于我们的《恰同学少年》。”
记者了解到,每年的“开学第一课”红色戏剧已让越来越多的虹口学子走上了专业道路,《恰同学少年》首演版男主角郑由鑫同学、2023年版女主角祝佳乐同学分别被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业和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剧表演专业录取,还有多位同学通过了市、区艺术骨干生的资格认定与现场测试,顺利进入理想的高中,在抬高美育底部的同时,也提升了美育在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的育人价值。
虹口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区教育局局长孙磊表示,作为上海首批大思政课重点试验区,虹口教育不仅要传承红色基因,更要彰显“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恰同学少年》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通过艺术的形式传递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我们将继续深化虹口‘大思政课’建设,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育内容。我们还将推动更多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项目,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 搭建“大平台”打造育人新样态 //
在以红色戏剧为有效载体的大思政课建设中,虹口教育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夯实学校基础,完善运行机制,树立标志品牌,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作为区教育综合改革重点实验项目,开展了《红色戏剧进校园区域一体化路径的探索实践》的重点课题研究,通过“五个一”推进“红色戏剧进校园”,进一步提炼与总结了红色戏剧在大思政课建设中的策略与路径,形成了虹口大思政课多元丰富的成果体系。
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红色戏剧进校园牵头单位,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示范引领作用,承担了项目的组织、指导、协调、服务等职能,由青少中心领衔的区戏剧中心教研组,带领20所区戏剧教育联盟校积极开展课程开发、师资培训、艺术团建设、戏剧实践工作坊等工作,充分发挥了引领辐射作用。设计开发了戏剧教育区本课程《高中戏剧》,虹口戏剧教育正逐步形成“基地+课程”、“体验+创作”的区域戏剧教育模式,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生戏剧社团也成为上海市学生艺术团。
上海音乐学院北虹高级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校长沈涌介绍说,在历年的“开学第一课”中,学校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专业的训练,已有多名学生在高考中选择了艺术专业发展的道路。2023年9月,虹口区艺术教育发展中心设置在了北虹高中。“目前学校正在以美育为特色创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这些优质资源的引入为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为‘艺术北虹’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悉,通过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等高校、专业院团展开深度合作,虹口教育在项目打造、课程开发、学生培养、师资培训等方面紧密联动,形成了社、区、校三级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圈;红色戏剧的发展又逐步拓宽了虹口贯通式艺术后备人才的培养路径,在高中戏剧教育常态化实施的基础上,稳步向初中、小学推进,促进了全区艺术教育一条龙布局的发展,培养了更多学生对戏剧艺术产生志趣,进而为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了基础,最终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衔接的教育新样态、新格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