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韵流芳薪火燃,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吹响国庆展演集结号
2024-08-29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在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携旗下六家院团和两家剧场共同推出“戏韵流芳薪火燃”2024年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国庆演出季。此次演出季汇集40余台演出,可谓规模空前。

自2021年起,上海京剧院与上海昆剧团共同推出“京昆群英会”驻场演出,在节假日以京昆合演、互演、反串等多样化的演出形式,为观众带来连台好戏。此次“京昆群英会”再现,阵容不可小觑。10月1日京剧演唱会群星荟萃,上海京剧院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呈现近三十年原创剧目中的经典唱段。10月2日王珮瑜领衔主演《红鬃烈马》。10月3日李军、吕洋、王越,京津沪三地艺术家共同主演《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10月4日邀请中国文联副主席孟广禄担纲主演《普天乐》,尽显裘派花脸韵味。10月5日《杨门女将》由高红梅领衔,全剧行当齐全,展现上京青年人才风貌。10月6日罗晨雪、胡维露主演《牡丹亭》细腻再现绮丽一梦。10月7日吴双主演《水淹七军》等经典折子戏文武双全,刚柔并济。 

7天的好戏以传统骨子老戏为主。10月2日的《红鬃烈马》,《武家坡》这一折生旦对刚,《大登殿》这一折行当齐全,王珮瑜一头一尾两折重场,颇富看点。10月7日昆曲折子戏《水淹七军》属于红净戏,是独具特色的戏曲样式。关公观阵唱腔高亢激越,水战武打繁杂,场面恢弘。   

除了“京昆群英会”,上海淮剧团《火种》和上海沪剧院《陈毅在上海》两部原创红色作品以革命和建设两个不同的视角,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火种》以1926—1927年发生在上海的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为背景,描写了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奋勇抗争,从此播洒下革命火种燎原万里,掀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篇章。

沪剧《陈毅在上海》描写了新中国首任上海市长陈毅同志,大刀阔斧开展工作,为上海城市发展布局谋篇的感人故事。该剧从戏曲舞台上探源了上海解放的起点,探寻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回应了“人民城市”建设的时代命题。该剧由沪剧院老中青六代演员全梁上坝,在保留沪剧经典唱腔和表演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化的交响乐、舞蹈、多媒体以及电影等多种艺术手法,使舞台呈现突破传统。

除了在天蟾逸夫舞台和宛平剧院演出的上述九部大戏之外,上海戏曲艺术中心的六家院团还深入浦东、松江、青浦、奉贤等郊区,把国庆佳节的精神食粮送到观众中去。上海越剧院兵分三路,远赴北京、江苏、浙江等外省市献演该团代表作《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上海评弹团则在长江剧场和乡音书苑以及全市多家书场,以《璀璨风华国庆专场》和传统长篇《啼笑因缘》等书目恭候八方听客。这些演出四处开花,为七天国庆长假增添了更加丰富的节庆色彩。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张洁表示,策划推出“戏韵流芳薪火燃”国庆演出季,旨在进一步整合院团、剧场资源,以充分激发市场效应,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天蟾逸夫舞台七天七场大戏,不仅沿袭了“京昆不分家”的优良传统,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宛平剧院充分发挥硬件领先优势,配合新制作大戏的技术要求,一流硬件呈现一流节目以飨观众,进一步擦亮了上海是戏曲重镇的金字招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