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社区26年,她让社区真正成为一个“大舞台”
2024-08-2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从专科医生转身为全科医生、家庭医生,从医院诊室到社区卫所,她甘愿做一名“小医生”。从坐等病人上门求医,到主动下社区签约居民治小病、管慢病、防大病,她真正让社区成为一个“大舞台”。在科研的同时,她也不忘将自己的经验知识传授给更多青年医生,让他们下沉社区、留在社区,共同织牢织密基层卫生服务体系。

她就是朱兰,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医师、全科医学博士,党的二十大代表。26年来她带领着团队始终扎根社区,做好居民健康的“守护神”。

从“坐等”到“主动”,服务模式的革新

刚毕业时,朱兰作为一名内科专科医生,在上海徐汇区日晖医院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那时的她,穿着白大褂,坐在诊室里,等待着患者的到来。然而,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医院转型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当时,我面临了一个重大的选择:是继续留在熟悉的专科领域,还是转型成为全科医生,深入社区,服务更广泛的居民群体?”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朱兰说,做出选择的时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全新的蜕变。多年的临床实践让她深刻意识到,大医院的人满为患与基层医疗资源的匮乏形成了鲜明对比。许多小病小痛,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处理,就能有效避免病情恶化,减少大医院的压力。于是,朱兰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走出诊室,走进社区,成为居民健康的守护者。

转型为全科医生后,朱兰的工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不再只是坐在诊室里等待患者上门,而是主动下沉到社区,与居民签约,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从治疗小病小痛,到管理慢性病,再到预防大病,朱兰用她的专业知识和耐心细致,为社区居民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多想一点,多问一点,多说一点,多帮一点,是朱兰始终坚持的服务信念。正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一丝不苟的专业水平,成为打开居民心理大门的钥匙。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记住复杂的服药规则并不容易,于是朱兰亲手写下服药说明,让居民压在玻璃板下,随时提醒。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朱兰迅速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和依赖。

朱兰多次在细致的巡诊中发现异常,为癌症患者赢得了治疗的黄金期。“是朱医生救了我们的命呀!”说起朱兰,很多居民除了称赞,就是感激。

20年多来,朱兰赢得了居民的口碑,获得无数赞誉。茶陵路75弄的周奶奶,在弥留之际还叫着她的名字。许多老病人即使搬迁到了外区,也依然会辗转几路公交来找她看病,他们已经把朱兰当作了自己的亲人。

做好基层医生,让社区成为一个“大舞台”

起初,朱兰的转型并不被所有人看好。有人质疑她的选择,认为全科医生的工作琐碎而辛苦,没有发展前景,但朱兰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小医生”也有“大舞台”。

2011年,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家庭医生制度,朱兰作为第一批全科医生之一,逐步带头实践家庭医生制服务“1+1+1”签约等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工作,试点分类健康管理服务,探索以居家为基础的“医养一体化”养老新模式,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认可。

2017年4月,在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会上,朱兰作为唯一的家庭医生代表在大会上做交流发言,她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推广。2022年10月,朱兰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她说:“报告中提到:十年来,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这让我们医务人员特别感同身受,同时上海的基层卫生工作快速发展也让我觉得特别自豪骄傲。”

这些年,除了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外,朱兰最直观的感受是,更多的资源正在向社区倾斜。“从以前的‘医联体内资源下沉’,再到如今全面实施上级医院‘号源下沉’。居民接受度更高了,全科医生工作起来也更方便了。”

要想推动基层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朱兰积极组织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近年来,她共负责及主要参与上海市级、区级课题10项,发表论文30余篇,任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参编8部医学书籍,参与二十余部国家级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的编写。她的研究成果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也为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科研的同时,我希望将自己的经验知识传授给更多青年医生,让他们留在社区、扎根社区。”作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社区实习基地的骨干教师,朱兰负责全科规培生、复旦大学医学生的社区带教工作,帮助他们树立全科思维与理念。她还曾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参加本科生的全科医学概论授课,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全科医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朱兰说,她将和所有的全科医生一起,继续强化社区卫生中心功能平台,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向“全专结合、医防融合”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目标不断迈进。

朱兰相信,随着基层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更多居民将愿意在家门口就诊,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而她也将继续扎根社区,当好千家万户的“健康守门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