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波”旋律再启国歌唱响地,黄浦践行人民城市五周年群众主题活动启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视频 受访者/图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深受年轻观众喜爱。很难想象,它不说话,却能通过肢体语汇呈现当年隐秘战线的整条故事线。而在舞剧电影中,我们还要增加视听元素来丰富电影语言,使用声光电等演员肢体外的元素去展开表达。1958年孙道临主演的黑白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一创,舞剧‘电波’是二创,这次的舞剧电影是三创。我们要激活上海这座城市的红色记忆,依托多媒体手段,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无外乎,就是让历史现场与今天的受众体验进行一场深度链接。”
8月30日下午,2024黄浦区“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群众性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暨“风尚黄浦 红色之城”区级特色项目“人民路上人民讲”展示活动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首次播放处黄浦剧场举行。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正式亮相的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导演郑大圣在活动中分享了创作感受。
◆ 12个区级特色项目正式发布 ◆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五周年。为进一步展示黄浦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成果,助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核心示范区,黄浦区正式启动了2024“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群众性主题活动。黄浦区相关部门、人民团体、街道负责人,部分区三届人大代表、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创团队成员以及来自全区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校园的党员、职工、居民、学生代表等400余人参加活动。
本次群众性主题活动聚焦“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主题,以“风尚黄浦”为主线,结合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重点推出涉及“风尚黄浦 红色之城”“风尚黄浦 文明之城”“风尚黄浦 力量之城”“风尚黄浦 向善之城”“风尚黄浦 文化之城”“风尚黄浦 品质之城”六大板块的12个区级特色项目和44项区级群众活动,活动场次预计将超过500场。
当天的启动活动中,豫园街道“人民路上人民讲”主题活动作为本次“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群众性主题活动的区级特色项目,也在现场进行了推介和展示。一部名为《“蓝骑士”的第一堂党课》的情景剧,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新就业群体积极投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用细微之举续写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者故事,深情演绎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精彩华章。
◆ 电波密码回到《渔光曲》首演地 ◆
近年来,黄浦区持续创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着力打造“红色露天博物馆”品牌。结合本次群众性主题活动“风尚黄浦 红色之城”板块相关活动的推进,区委宣传部联合相关部门推出了“红色露天博物馆”——“永不消逝的电波”专题展线,该展线串联起九处与“红色电波”相关的秘密电台旧址、革命活动旧址、名人旧居、行业博物馆等点位。
启动活动中,豫园街道人大工委“豫”见代表讲坛就聚焦该展线的推出,围绕“红色电波闪耀光荣之城 人民城市共绘人人精彩”主题,特邀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创作团队和红色文化专家探讨如何以红色文化传承弘扬推进人民城市建设,共同为黄浦“红色露天博物馆”建设贡献智慧。
能够带着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回到黄浦剧场放映,导演郑大圣深表感慨:“舞剧‘电波’中最著名的选段是《渔光曲》。当年,这部电影就是在黄浦剧场迎来了正式首演。舞剧电影这次回到黄浦剧场,更是一场‘回家’之旅。”
上海红色文化研究专家、黄浦红色露天博物馆001号馆员秦来来用地道的上海话讲述了黄浦剧场往事,《渔光曲》和《风云儿女》中《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绘声绘色呈现了一场精彩生动的党课。
在舞剧“电波”中饰演中共地下党的老裁缝“老方”扮演者方光也现身现场。他谈到,舞剧中最打动他的一段故事情节便是小裁缝之死。“小光”是为了保护“李侠”转移而牺牲的, 这段也是观众频频贡献泪点的部分。
舞剧电影的高潮部分,是曾经一段摩斯密码闪耀在东方明珠上,主创在现场解读道,这段摩斯密码表达的就是舞剧“电波”的核心:“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视频 受访者/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