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中的红色原创”不胜枚举,用曲艺讲好红色故事
2024-09-01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在戏曲和曲艺之中,评弹无疑是紧跟时代的。新中国成立后,上海评弹团创作了一大批红色题材作品,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声声’不息——评弹中的红色原创”昨日在1925书局上演,青年评弹艺术家与读者一起重温红色记忆,赓续海派文化中的红色血脉。

说到“评弹中的红色原创”,那上海评弹团这类作品真是不胜枚举。早的如《战上海》《王孝和》《江南春潮》等,近10年来上海评弹团在红色中篇评弹的创作上不断尝试创新,相继推出了《初心》《战·无硝烟》《千里江山图》等主旋律新作。这也让此次1925书局的“‘声声’不息”演出十分丰富立体而多彩。

活动由上海评弹团团长、评弹表演艺术家高博文来担任主讲,介绍每一部红色评弹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出内容则包括盛碧云的弹词选曲《刘胡兰·望青松》,王承、顾佳成的弹词选回《战上海·激战河滨》,高博文、陆嘉玮的弹词选曲《战无硝烟·得民心者得天下》,黄海华、陆嘉玮的弹词选曲《千里江山图·热血洒尽心也甘》。作品新老交替,显示了上海评弹团“红色原创”的传统。

其中,《战·无硝烟》和《千里江山图》都是近几年的新创剧目。《战·无硝烟》是上海评弹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推出的中篇作品,取材于上海解放初那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战,在评弹唱段设计上突出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果敢坚毅和大无畏精神。中篇评弹《千里江山图》是上海评弹团于近期推出的重点文艺作品,今年7月作为“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主题活动内容之一,首次上下集连演于天蟾逸夫舞台。该作品改编自著名作家孙甘露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上海文艺人要用心用情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这也是他们的使命和责任。而“讲好故事”,恰恰是评弹艺术最为擅长的,评弹不仅有评话还有弹词,不仅能说还能唱,是天然的讲故事的曲种。

此次演出也是新华传媒与上海评弹团共同打造“评弹中的江南文化”系列演出品牌的一部分。高博文表示,评弹一直在开拓市场和表演阵地,在书店里听书、看书,希望在书香和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气氛渲染下,让年轻人和青少年了解评弹,喜欢评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