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艺术人才从学前到大学贯通式培养,上海音乐学院与虹口区四所学校合作办学
2024-09-0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9月2日新学期开学后,上海音乐学院虹口区实验小学的音乐课堂将开出音乐剧课,而上课的老师则来自上海音乐学院。今天上午,上音-虹口合作办学学校揭牌仪式上,上海音乐学院北虹高级中学、上海音乐学院虹口区实验中学、上海音乐学院虹口区实验小学、上海音乐学院虹口区北外滩幼儿园四所学校正式揭牌。同时,四所合作共建学校成立虹音艺术教育集团。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虹音教育集团成立,从学前到高中,再加上与上音的合作,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人才培养链,将探索艺术人才的一体化培养路径。

上音北虹高级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前身是创办于1874年的圣芳济学院,现为虹口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的艺术教育源远流长,早在100多年前,圣芳济学院就开设了音乐课,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开展音乐教育的学校之一。1985年,学校举办了首届“北虹之春”艺术节,迄今已连续举办39届,高博文、马伊琍、孙俪等一大批艺术人才在这里成长、蜕变,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校长沈涌介绍说,今年正值学校建校150周年,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与上海音乐学院合作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上音作为国内一流的音乐院校,可以帮助学校的艺术教育传统更加发扬光大,“对学生来说,有了最顶尖的艺术资源,可以感受到、见识到艺术教育的高度,对他们后续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艺术拔尖创新人才的发展,将有很好的帮助。

沈涌坦言,艺术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周期,以前北虹中学是一所完中,2003年更名为高级中学后,在艺术培养的难度上明显增加了,“单单是高中阶段的学生,经过2~3年的艺术培养,在周期上是有点短的。”他表示,随着虹音教育集团的成立,四所学校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再到高中,又打通了和上音的联系,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艺术人才培养链,对学生以后的成长,特别是有艺术专长的创新人才、拔尖人才的培养上,会形成非常有效的路径。“这在上海应该是首次,探索艺术教育从学前到大学的贯通式人才培养。”

沈涌透露,目前学校已经联合上音初步打造了“1+n”音乐创新课程。其中,“1”是指音乐剧课程,作为整个音乐课程的抓手实施;“n”则是一系列艺术行走课程。“同时,在区域内,我们四所学校也在不断研讨怎么开展合作。今年在区域内申报了一些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艺术人才一体化培养的课程,也开展了师资培训。初步打算,明年排年度大戏时,四所学校一起参与,共排一场大戏。”

作为虹口区艺术特色学校,暑假期间,上海音乐学院虹口区实验小学也对新学期的音乐课程做了重新架构,为学生们打造了22个项目课程。校长尹杰说,学校的艺术课程本来就很丰富,有近20门音乐课程,与上音合作后,音乐课程进一步拓展。“新学期,我们会有音乐剧这门课,每周一节,上音的老师来给孩子们上课。同时,在一年级也普及了一门陶笛课,请了上音毕业的老师来上,也是每周一节。”尹杰表示,22个项目课程分为了四类,既有本校老师的艺术课程,也有上音老师进校园来上的音乐剧实验课程,涵盖了对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综合课程架构,“暑假中我们已做了一些整合,教学方式也着力体现项目化学习和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机融合。”

上音虹口区实验小学五年级的朱同学是学校合唱团的成员,得知学校与上音合作办学后,她的妈妈李女士非常高兴。“相信上音加入后,孩子们能够得到更多优秀的教育资源,在专业上也会有更强的发展。尤其是师资力量强大后,小朋友的音乐素养会有更大的提升,对未来艺术发展会很有帮助。”

现场,上音北虹高级中学的学生展演了音乐剧《朱穰丞》。上音-虹口合作办学学校的揭牌和虹音艺术教育集团的成立,是虹口奋力打造“上海北外滩,都市新标杆”的创新举措,也是上海音乐学院全面开启“办一流音乐教育,创国际先进水平”的战略选择。虹口区与上海音乐学院将秉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深化区校合作,强化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