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生活中的“肖邦”,钢琴家柴琼妍用AI和钢琴为世界“加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相比于古典乐,现代音乐更能折射当下世界的主题,我们也一直在致力于利用新科技为钢琴创作和演奏‘加料’,”9月28日,以演奏“加料钢琴”而闻名的钢琴家柴琼妍,将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寻找肖邦——Where is Chopin”音乐会,9月3日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包括著名作曲家谭盾和自己在内诸多音乐人的努力,以及上海坚实的观众基础,“令我们惊喜的是,经过这几年的普及,现代音乐领域的观众群体正在逐渐壮大。”
◆ 在纷争的世界消弭分歧 ◆
如今,AI技术日新月异,但对钢琴家柴琼妍来说,她利用类似高科技探索现代音乐的新表达,已经做了十多年。当钢琴演奏出的音符借助AI技术,化成诗人笔下隽永的文字,变身尽情享受生活的水果,重现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穿越大自然的四季美景……钢琴成为了一台无所不能的“时光机”,为观众打开了一个个充满奇异想象的世界,探索音乐的无限可能。
从13岁考入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到今天穿梭在纽约、旧金山、伦敦、巴黎、上海等国际大都会的舞台,柴琼妍一直在身体力行地拓展着现代音乐的边界,从加料到人工智能,这些“标新立异”的创作也成了她音乐会上的主旋律。此次,柴琼妍携手波兰作曲家雅罗斯瓦夫·卡普钦斯基将为观众带来五首创意独特、风格鲜明的现代音乐作品。这也是这套完整音画互动曲目的全球首演。
雅罗斯瓦夫·卡普钦斯基是一位跨媒体作曲家和钢琴家,曾任斯坦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柴琼妍与卡普钦斯基合作已有十余年,这场音乐会也将展现两人在音乐创作上的共同理念——“用尽全力,以当下的方式去演绎。当雨声四起时,演奏也应随之变化。”柴琼妍表示,现代钢琴的魅力在于每一次的演绎都是独一无二,音乐和影像实时发生着变化,对身处当下的演奏者而言,每一秒都是一次全新的创作。
据透露,这场音乐会将运用施坦威Spirio的最新技术,以达到更稳定的实时音画同步效果。透过现场的高清影像,观众将感受前所未有的听觉和视觉同步共鸣,创造出引人入胜、身临其境的观演环境。
届时,柴琼妍将在上半场一连带来《Oli的梦》《多汁的》《知音》《边界效应》四部充满创意趣味的作品,或将钢琴变成打字机,或赋予水果“生命”,或模拟中国书法的运笔,或展示人类与自然的复杂关系。
相比上半场的饶有趣味,下半场的《寻找肖邦》则将带给观众关于人类世界如何消弭分歧的深层思考。2010年,作曲家卡普钦斯基决定以肖邦《前奏曲》OP.28为灵感,拍摄一段“反应视频”。他在全球12个城市中招募了150多名参与者,他们穿着同样的黑色上衣,用高清摄像头拍摄自己听到这首前奏曲时的表情。通过后期制作,每个人的表情变化都与作品中的“音符”一一对应,当这首前奏曲再次在现场演奏时,这些被收集的表情都将重现在屏幕。
“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素未谋面的人,因为音乐而走到一起,很温暖很有寓意。”柴琼妍说,“面对这个纷争的世界里,音乐家们正在努力弥合分歧。”
◆ 用更好玩的音乐拥抱生活 ◆
不可否认,柴琼妍正在尝试的“玩法”,在一些传统的古典乐迷眼中仍是一种“离经叛道”,而作为上海人的她,则坚信这座海派城市的包容度,“对于现代钢琴,上海已经拥有了固定的观众群,他们可能一开始对多媒体音乐会抱有抵触情绪,觉得边看视频边听音乐不纯粹,但现在这样的形式越来越普遍了,因为大家发现,原来这些视频不是简单的背景动画,跟创作手法、创作理念都有密切联系,其实是一种跨界的艺术。”她认为,现代音乐不仅仅只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通过一种更好听、更好玩的方式让人们更容易接近艺术。
近两年,柴琼妍不遗余力地将现代钢琴理念带入中国,先后在上海举办了多场个人音乐会以及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由她和另外两位国际音乐人雅格布·查尔斯、皮特·托马斯创立的“耳目音乐实验室”,通过高科技将日常生活融入到现场表演之中,乒乓球、打气筒、汽水瓶也都成为了他们手中的“乐器”。最近,他们还带领孩子们成立了一支“玻璃乐团”,生活中各种常见的玻璃瓶都被摆上M50创意园区的舞台,在叮叮当当之中,发现音乐的无处不在。“耳目一新”的表演形式让现代钢琴成为了演出市场的弄潮儿,拥有了更多的追随者。
作为上海飞思乐音乐教育创始人及校长,柴琼妍也把现代钢琴“好听、好玩”的精髓传授给孩子们。在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飞思乐的学员横扫各大国际国内比赛,拿了近五百个国际比赛大奖,几乎每年都有学生考入茱莉亚、科本、曼哈顿音乐学院等世界一流的专业学院。还有更多的学生以音乐特长生的身份,考取了斯坦福、塔夫斯、普林斯顿和哥伦比亚等名校。致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一直是飞思乐的教育理念,鼓励他们去探索音乐之外的世界,在这些被名校录取的学生中,大多人还会选择将数学、符号学、医学等专业作为自己的跨界选修。柴琼妍说,音乐不止于练习和演出,她希望音乐能塑造一个人的能力和品质,“他不仅拥有全球视野,能触类旁通运用知识;他还懂得感受美,热爱生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