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与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上海原创话剧《红楼梦》6小时全本升级回归
2024-09-05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国家一级编剧喻荣军根据曹雪芹经典名著改编的话剧《红楼梦》(全本)目前升级回归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热演将持续至9月22日,之后于10月11日至13日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

话剧《红楼梦》首演于2021年9月,把这部中国经典名著搬上话剧舞台,并以全本的形式呈现,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来说是一次突破性的尝试。主创团队在保留原著精神内核的基础上,探索当代舞台的创新表达,更是极具挑战和难度。这源于每一位创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与展现。这是对中国经典名著的敬畏、尊重,更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今年话剧《红楼梦》无论从剧本还是舞台呈现上,都做了调整和升级,全方位提升了剧场感官体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监制、话剧《红楼梦》总制作人、贾母的扮演者田水表示:“话剧《红楼梦》首演至今已有三年,希望能够常演常新。这次调整主要想从视觉方面进行整体提升,从舞美呈现,包括灯光、服装、音效上,都希望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演员表达的情感,观众走进剧场当下那一刻就能感受到,绝对不会虚度剧场时光。”

“我希望话剧《红楼梦》是有思想性的,能够传递力量、对抗世俗。”编剧喻荣军说道。话剧《红楼梦》基于原著,以当代人视角来所思、所想、所选择、所表达,并以此作为与当代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剧中的故事没有脱离原著,它是对原著故事情节的综合、浓缩和重组,一段历史、两大家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情谊以及众生的命运都是剧中非常关键且经典的部分。喻荣军打破原著的时间线,基于人物关系,人与家族、政治、社会的关系,梦境、虚幻、镜像与真实,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对话等,以人和命运之间的抗争与关联来重新架构《红楼梦》。话剧中有大家熟知的《红楼梦》里的经典场面,但会有全新的解读和表述。

话剧《红楼梦》讲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探讨故事的精神内核。“我们期待剧中人的心灵本真引发观众的情感波澜,怀着悲悯的情怀,经历一番兴衰、聚散、悲喜与空无。在情感的场中透视生命的本质和美好,以悲剧领悟虚无,把握存在,关照现实。”导演曹艳说道。

舞美设计师刘杏林打造话剧《红楼梦》的舞台,有令人过目难忘的写意留白,极简且符合当代审美。刘杏林认为,在《红楼梦》中,“有”和“无”的概念特别重要,它不仅仅是古代的一个家族的故事和命运,更是整个人类、整个世界的命运。他选用白色的结构盖在舞台上,打开就是大部分剧情发生的地点、表演空间;结束合上以后,舞台又再次成了一块空白,暗示“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今年话剧《红楼梦》在服装上进行了修改升级,剧中所有人物服饰主要采用白色系,在中国古典服饰的基础上加以现代简约的裁剪和设计。根据人物身份、性格、命运走向,再辅以朱砂、绛红、黛色、鸦青,意在构建出此版话剧《红楼梦》独特的美学世界观以及带领观众去思考:命运多舛,我们该如何去面对这苍白、无力的宿命感。本次服装修改中,服装颜色变化也作为架构整个故事走向的线索,白——红——黑的对比与渐变贯穿了上下部。

“白色是基底,上部的红代表了贾府的极盛,伴随着剧情的走向跟人物命运变化,你会发现下部黑色、灰色会慢慢地浸染到他们身上,颜色的浸染除了是视觉上的变化,也是暗喻着人物命运的走向,暗喻着贾府这样一个大家族从极盛到极衰,大厦将倾。也许当观众走出剧场那一刻,他会带入到剧中的某一个角色,那就是我们当下这部《红楼梦》所要探讨的戏剧观和人性的意义。”服装设计阳东霖说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