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大会观察:AI产业实践呈现六大趋势,下一代超级应用是智能体
2024-09-0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施剑平/图、视频

科技的发展不应忽视人文关怀。9月5日,在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的开幕式上,24岁的独臂男孩周键借智能仿生手演奏钢琴,在舞台上定格了温暖的一幕。随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肖仰华,与浙江强脑科技创始人兼CEO韩璧丞就人机共生的未来展开对谈。他们认为,AI等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重塑人的内涵,进而重塑我们的社会关系。面对AI伦理等一系列风险挑战,应提前建立AI应用准则, 以人为本应该作为首要出发点。

科技和人文的结合,是外滩大会不变的底色。AI产业的发展是本届外滩大会与会专家和企业家热议的话题,无论是企业界的实践,还是专家学者的研究,各方都认为AI产业实践正呈现六大趋势,涵盖小模型、智能体、专业AI、具身智能等方面,指明了大模型产业落地的发展走向。

1、端智能成 AI 应用的关键引擎。

更专业的多模态小模型,在行业应用中取得比通用大模型更好的效果,硬件设备集成小模型,端侧AI逐步成熟,为超级应用的出现创造条件。

2、异构算力助力抢跑大模型应用之战。

AI时代新摩尔定律正在产生,芯片加速提升性能、模型架构持续优化、基础模型成本快速下降,算力“经济实用”是企业关注焦点,异构计算有望主导未来的高性能计算市场。

3、高质量数据成为企业AI战略制高点。

提高数据数量、质量、安全和多样性,对提升大模型性能至关重要,数据能力成为每家公司AI战略必需品,一批新型数据服务公司涌现,为企业提供数据合成、隐私安全、多模态数据处理能力。

4、专业领域应用成大模型技术加速发展的“探照灯”。

大模型将在产业实用价值的领域逐步落地,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应用涌现,促进垂直行业生产力提升、数据价值释放,同时也成为大模型技术加速发展的“探照灯”。

5、智能体是新型终端形态,孕育新一代超级平台。

机器变身数字伴侣、工作搭子、生活助手,有情绪有思考能办事,人人享用的智能体正成科技公司新角逐场。智能体协作、管理设计、具体场景中推理规划能力等技术,持续进化。

6、具身智能变革智能陪护与未来制造。

具身智能经过多个周期探索,在大模型时代将进入拐点时刻。空间智能发展让AI感知世界能力加强,具备三维感知能力的智能机器人,会成为人类现实场景中的陪护助手,帮助工厂彻底变革固定流水线生产模式。

在外滩大会上,专家预测,五年内产业落地是大模型技术持续进化的关键。站在当下看未来,就像蒸汽机真正改变世界,源于它开始与轮船、火车、纺织机融合,AI领域也需要实现“百模大战”到“产业实用”交错演进,才能形成算法算力、数据与行业应用之间的发展闭环,让大模型成为一个真正的新周期。

在基础设施层面,不少从业者和专家都认为,“大力出奇迹”之后,行业回归理性,企业更关注经济实用性,更专业的小模型在行业落地中会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也会为大模型创新应用创造条件。

而未被完全利用数据价值的医疗、金融、工业等专业领域加速落地,不仅能提供可靠的AI服务,也能进一步反哺大模型性能的升级。此外,外滩大会指出,针对企业用好私域数据、低成本生成定制数据、保障隐私安全等需求,一批新型数据服务公司将站上风口。

大模型产业的火热发展催生新型人机交互模式,其核心是大模型驱动的AI Agent——智能体。对此,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在外滩大会上表示,“未来超级应用方向就是AI Agent,ChatGPT很了不起、很强大,但与Agent不一样。AI agent时代的到来,不会是一个神奇而强大的模型突然代替了所有的工作流,涉及到技术、工程与市场的不断磨合,最终以超预期的服务呈现给人类。”

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也分享了他对于AI、AI+和AI基础设施的思考。他指出,AI+不是AI和产业的简单结合,而是数据、模型和算力的组合,云计算就是AI时代的基础设施。王坚总结道:“这个世界不但技术在革命,机制也在革命,基础设施也在革命。没有比这三项革命在同一时间发生更令人激动了。我想,这些革命正在创造未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