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老师”把体育课上出了花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文 受访者/图
六年前,一段体育老师在操场“魔性”领舞的视频火遍网络。视频中,三百多名小学生欢快地跳着“海草舞”,领舞老师充满激情、动作流畅,韵律感十足。视频被大量转发后,视频中的主角——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经纬实验学校体育教师朱大昇成为了“别人家的体育老师”。六年过去,朱大昇仍旧带着孩子们活跃在操场上,也依然坚持不断将舞蹈与体育相结合,而他的体育课也成为孩子们每天最期盼的课。
将广播操与舞蹈韵律结合,意外“走红”
“那天正好是家长开放日,我在上面领舞,好多家长拿着手机拍,发到网上后一下子就火了。”回想起“走红”的经历,朱大昇说,当时他负责一年级学生在家长开放日的广播操教学,但刚入学的小朋友短时间内难以学会整套广播体操,一番思考后,就决定在广播操里加入时尚舞蹈的韵律。于是,他将网络上流行的“小苹果”“海草舞”等节奏感强、韵律又比较简单有趣的舞蹈,改编成适合小朋友的动作,与广播操结合在一起,没想到孩子们兴趣很高。
朱大昇的舞姿很魔性,孩子们跳得也很起劲。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每天出早操的画面都很欢乐。由于有一定舞蹈基础,朱大昇课上所教的舞蹈基本都是他在视频网站上“自学成才”的,时下流行什么就教什么,当年很火的“海草舞”和“嘟拉舞”都是他上课教的内容。
事实上,朱大昇很早之前就想将舞蹈融入体育课,在他看来,做操一直听“一二三四……”,时间长了孩子们会腻,如果加入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会让孩子们更有兴趣。在调入上师大附属经纬实验学校后,他开始在体育课和舞蹈社团实践创新体育舞蹈教学法。
朱大昇的探索实践受到了孩子们的广泛欢迎,班里有些不太爱运动的小朋友,在舞蹈的带动下也跳得很欢乐,有的小朋友协调性也得到改善,连最怕的跳绳都不怕了。上过朱大昇的课后,很多学生爱上了体育课,也爱上了跳舞,有学生还把他评为“全校最喜欢的老师”。
同样被朱老师“实力圈粉”的,还有家长。不少家长表示,作为家长能感受到朱老师对教学的热情、执着、专注,也希望朱老师能带动更多老师,让孩子们爱上体育,“学生喜欢老师的课是对老师最大的肯定。”
“走红”之后,朱大昇依然专注于课堂教学,并“开发”了更多韵律舞蹈教给孩子们,“上海的阴雨天气比较多,遇到下雨天,我就在班级里把一些舞蹈动作教给他们,日积月累也有很多舞蹈了。”
将拉丁舞元素融入体育课堂,很受欢迎
看到学生那么喜欢跳舞,朱大昇还成立了舞蹈社团——拉丁韵律舞蹈社团。“社团活动安排在每周一的课后服务时段,16:30-17:30一个小时,喜欢的学生都可以自愿报名。”时至今日,朱大昇的拉丁韵律舞蹈社团已成为学校里的知名社团,学校各种重大活动中,都能看到社团学生活力四射的身影。在今年6月中考前夕,朱大昇还带领拉丁舞社团的孩子们为学长学姐送考、送祝福。
朱大昇认为,经过舞蹈学习,孩子们在获得舞蹈基础知识的同时,身体柔韧度、平衡力、协调力等方面也会得到锻炼,不但体质得以增强,艺术潜能也得到开发,形态气质也会改善。于是,他将一些拉丁舞元素融入体育课堂,体育课的准备操、热身操都采用编排的舞蹈来开展,“孩子们蹦蹦跳跳的,一套操练下来满头大汗,也能达到锻炼的效果。”
对于朱大昇的上课方式,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每天都盼着上体育课。“他们看到我就会问:‘今天跳什么舞啊?’很起劲。”朱大昇说,将拉丁舞元素融入体育课并没有那么容易,要考虑哪些动作合适,也要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另外音乐也非常重要。朱大昇编的舞蹈,学生普遍学得都比较快,“接受能力比较好的,一节课下来就能学会了,即便是学得慢的,三四节课也差不多了。”
为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朱大昇还鼓励舞蹈社团的同学们当小老师,“他们本身学得就比较快,每周一社团活动时还有巩固强化练习的机会,能学更详细的动作,让他们先练会之后,再去教班里其他小朋友,不但能以点带面带动舞蹈动作的学习,也能让他们学以致用,锻炼各方面的能力。”而当班级的孩子们都学会了以后,朱大昇又会选新的舞蹈教给他们,“要不断‘上新’,他们才会保持兴趣。”
新学期开学后,朱大昇主要给三年级学生上体育课,每周满课时达到21节,“基本每天都要上四五节课,蛮忙的。”尽管才刚开学,但他已经在准备新的舞蹈,“我是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孩子的,舞蹈可以陪伴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文 受访者/图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