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班半舞台版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许忠此次选择了高标准的莫扎特
2024-09-10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四幕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作曲家莫扎特的歌剧“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歌剧舞台上常演不衰的超级经典。9月14日,上海歌剧院院长、著名指挥家、钢琴家许忠执棒的半舞台版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将作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2024/25演出季的开幕大戏,登录东艺歌剧厅。9月10日,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到上海歌剧院探班了该剧的排练现场,许忠表示,这也是上海歌剧院建院68年来首次以全院阵容原汁原味上演这个剧目。

  ◇  选择莫扎特就选择了高要求  ◇  

此次上海歌剧院打造的半舞台版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许忠携手男低音达维德·江格雷戈里奥、女高音莱昂诺尔·博尼利亚、女高音莫妮卡·科内萨、男中音窦乾铭及上海歌剧院青年歌唱家曹琳、余杨、马颖、吴波涛、胡笳、黄俊鹏、季韵翚等中外歌唱家,与上海歌剧院合唱团、交响乐团共同演绎。

选这部作品,上海歌剧院放弃了平时接触更多、排演更多、更为熟悉的威尔第、瓦格纳、普契尼,从浪漫主义时期的名家名作走向了古典时期的莫扎特。 “莫扎特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歌剧作曲家,这不仅是因为他为后人留下了非常丰富且优秀的歌剧作品,还因为他的歌剧观念与创作实践,都对歌剧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他非常看重音乐在歌剧中的主导地位与作用,强调音乐与戏剧的统一性,对歌剧演唱技艺也有大胆的探索与拓展。”院长许忠介绍说。

在排练过程中,许忠要求极高,不断停下来指导乐队的节奏。他说:“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对演绎者有着极高的、甚至是苛刻的要求。不管是花腔的演唱,还是大跨度的音程,又或者是高弱音的保持,歌唱家都需要始终保证音高、节奏、力度的精准。指挥家则不仅要带领所有的演唱和演奏,符合人物的性格与情感,符合所在戏剧结构要求的音乐情绪,更要引导大家在繁密的声部中默契配合,让作曲家精心编织的音乐织体带给观众丰富而清晰的层次感。” 

  ◇  现代和古典融合的创新表达  ◇  

近年来,上海歌剧院与英国皇家歌剧院、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国家大剧院等中外一流歌剧院合作,排演了《波西米亚人》《托斯卡》《蝴蝶夫人》《罗恩格林》《漂泊的荷兰人》等多部世界经典歌剧。“这次《费加罗的婚礼》剧组集结了中外的年轻力量。主创团队在许忠院长挂帅下,大胆启用上海歌剧院自己培养的80后青年骨干团队。”本剧总制作、上海歌剧院副院长黄景誉介绍说,“主创团队对于舞美、服化道的用心程度并不逊于舞台版歌剧。因为作品本身仍是一部诙谐幽默的喜剧,所以在整体设计上偏向轻快、喜悦、年轻化的风格,同时由于剧目本身是古典主义作品,在设计上也借鉴了古典元素,对于剧目的内核探讨也融入在了舞美道具的细节之中。”

这部剧的导演是在音乐剧圈非常活跃的马达导演,经验丰富的他,也给这部剧带来了很多创新元素。“半舞台版歌剧,是现在越来越常见的一种歌剧演绎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全舞台版制作,它的舞美布景、灯光、道具、服装等等,会更轻量化、更简洁精炼,将舞台上的更多聚焦留给音乐。与此同时,这种方式不仅对各种舞台和环境有更好的适应性,对舞台空间的解释与想象也更加灵活。”马达说,这次团队努力将作曲家写在音乐中的、将指挥家通过音乐要表达和传递的内容,“以简明有效的舞台手段,转化成视觉上的引导,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与人物,捕捉人物间的情感变化,也更好地从莫扎特独具魅力的音乐魔法中,感受其内在的戏剧张力。”

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赵蕾也表示,歌剧院近年来在众多大戏的创作排演中,都很好贯彻了做精品的理念,“始终重视剧目的创排与积累、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努力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