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代表沉浸式打卡医院:生命之初,“胚胎宝宝”原来还经历了这些!
2024-09-1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生孩子时,爸爸如何感“痛”深受?没有专业知识的路人,能轻松学会“急救利器”AED的使用方法吗?在神秘的胚胎实验室里,生命最初竟是这样相遇的?

本周,你“打卡”医院了吗?作为由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办的第六届上海市级医院“市民健康科普宣传周”和“医院开放日”分会场之一,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邀请市民“深度探院”,沉浸式体验“上海大摇篮”里医护的工作日常,解锁医院中不为人知的“隐秘的角落”。

  == 一场沉浸式打卡 ==  

在临床疼痛指数上,产痛排名第二,仅次于烧灼的伤痛。在一妇婴模拟实训中心举办的“宠妻英雄训练营”中,两位准爸爸在妻子的陪伴下,体验了模拟分娩痛。

当仪器设置到一级疼痛时,轻微的酸麻,两位准爸爸淡定自若。但到了接近三级疼痛时,一位“挑战者”的额头,已经沁出了汗水。“忍不住痛的话,你就按暂停。”妻子忍不住替丈夫担心起来。“停!”这位准爸爸在三级的时候,忍不住按了暂停键。而另一位“挑战者”则一直紧咬牙关,四级、五级、六级……周围的人都忍不住为他捏把汗,但他却一直没有喊停。终于到了十级,“挑战成功!”当麻醉护士宣布这个结果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鼓掌声。

这位成功挑战了“十级”的准爸爸周先生在结束后感叹道,“只有真切地体会过这种疼痛,才更觉得广大的女性朋友孕育生命的不易。希望不光是我自己,大家都要更加体谅、照顾自己的老婆。”

在国内外,因心脏骤停无法及时得到正确救治导致意外死亡的悲剧并不鲜见。因此,急救知识的普及,尤为重要。一妇婴ICU副主任医师陶伟民为参观者讲解了“救命神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作为急诊医护人员,我们深知每一分钟对于挽救生命的重要性。通过公益讲座,我们希望让更多人在危急时刻有能力伸出援手,成为自己和他人的‘第一响应者’。”陶伟民说。

胚胎实验室,被喻为生殖医学中心的“心脏”,也是“试管婴儿”的诞生地。“胚胎宝宝”们到底经历了什么?在一妇婴胚胎实验室副主任技师潘家坪的带领下,大家“全副武装”穿戴好,严格清洗消毒,经过风淋通道净化的“层层关卡”抵达体外受精实验室。在这“与世隔绝”的超净空间里,潘家坪生动讲述了卵子在受精后一周内从卵裂到形成囊胚的“奇幻旅行”,视频演示更是引发全场对生命起源的感慨:“太不容易了!”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邀请市民代表们走进一妇婴,走近医生、走近医学,大家双向奔赴,共同增进健康获得感。未来,我们还将举办更多的‘多维探院’活动,给大家送上有用更有趣的妇幼健康科普‘大礼包’。”一妇婴党委副书记周倩表示。

  == “一体化科普基地”启动 ==  

除了沉浸式打卡活动外,本周还启动了“上海市婚孕保健一体化科普基地”。该基地旨在推动优生优育工作,并向公众普及出生缺陷防治知识。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然而,出生缺陷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每年约有20万~30万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后数月或数年才显现出来的缺陷,先天残疾儿总数高达80万~120万。

为更好地向公众宣传普及出生缺陷防治知识,推进综合防治,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记者从由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计划生育协会、松江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守护生命起点健康 共创无‘陷’未来暨优生优育进万家系列活动”中获悉,“上海市婚孕保健一体化科普基地”同时启动。该基地落地于即将运行的松江区婚孕保健中心,后续将更好地为本市居民提供一站式示范服务,开展精准化婚孕保健科普,不断提升婚孕人群的健康素养。

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杨瑜麟主任表示,当前出生缺陷仍是造成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儿童出生缺陷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在监测的出生缺陷病例中,先天性心脏病多年来排第一位,但由于先心病筛查干预的全覆盖开展,其导致的婴儿死亡明显减少。婚前孕前检查、产前筛查诊断、宫内干预、出生后的筛查和康复治疗,是出生缺陷防控的系列有效手段。

此外,在2024年上海市普陀区妇幼保健与产科危重疾病诊治学术研讨会上也传来了好消息。“普陀区女性健康联盟”正式成立,并将共同探讨妇幼保健与产科危重疾病诊治的最新进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席专家、上海市母婴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狄文教授分析了当前出生人口下降的根源,包括生育力、生育意愿、社会压力等一系列因素。他指出,需要一体化考虑婚嫁、生育、养育、教育问题,建立完善多部门联动、全人群覆盖、全周期保障的生育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

目前,上海市正进一步优化妇幼健康服务资源配置,增加新城和郊区产儿科资源配置,为妇女儿童健康服务提供了新的平台和保障。同时,上海也在积极推动和促进婚育一体化的工作,并积极探索各级医疗机构妇幼专科的“一联多点双聘”模式。此次由普陀区妇婴保健医院牵头成立的“普陀区女性健康联盟”正是这一探索的全新尝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