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接力守护,为老年认知障碍开出“疗愈处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各位爷爷奶奶好!我是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志愿者,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老上海月份牌的故事。”这个夏天,财大创新计划“博物共赏”项目组成员在上海华懋健康“小兰花”公益项目的支持下,以“SUFE博物乐龄”之名,走进青浦、崇明、闵行等郊区老年社区开展文化养老服务,为非药物干预认知障碍治疗提供“博物馆疗愈处方”。
在守护老人记忆这块领域,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今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由市民政局主办、长宁区民政局承办的“友好‘拾’光·‘忆’起守护”——上海市2024年“921”老年认知障碍关爱主题活动举行。在记忆市集上,有尽美长者服务中心的NGO青年担任“一日店长”,协助患病或有患病风险的老人担任店员,有延安初中的学生们和爷爷奶奶一起唱起新编的老歌……
大学生为非药物干预认知障碍治疗提供“博物馆疗愈处方”
“SUFE博物乐龄”是上海财经大学商学博物馆美育社教中的适老化项目。来自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四位大二学生组建了“博物共赏”项目组,以释读财经文物为切入口,为老年群体解读身边的经济现象,科普财经知识。
组长初怡告诉记者,“博物共赏”项目组有一个热门活动——《读一张图,看一处景,绘一幅时光的画》,大学生志愿者通过赏析保险月份牌中的艺术韵味,品读上海的城市文脉,向老人们科普金融保险知识,还动手做了一份兼具传统与时尚的拼贴挂历,让历史与现代在老年朋友们的手中碰撞出美好生活的花火。
“‘SUFE博物乐龄’系列不仅有美的疗愈,有以算盘锻炼手脑的益智疗愈,还有以古钱币为切口贴合日常生活的养老保险以及数字人民币等专题。”初怡介绍说,这些活动既包含了视觉、听觉等多感官体验,也结合了动手做等多样化活动形式,让银发群体不因年龄问题被文化社会所割裂,从而获得认同感和关怀感。”
上海“银发”群体基数庞大,既有迫切的现实需求,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老年助餐、居家养老、老年健康、养老照护等应用场景已有多项利民措施,但在文化康养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急需发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以及文化机构的联动作用,实现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
在提供支持的上海华懋健康CEO张元颖看来,“博物馆是一座宝库,上财学子能结合自身财经专业特色,策划系列“文物X财经”特色活动,让银发群体老有所养并老有所乐,非常具有社会责任感。”同时她也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进“博物馆+康养疗愈”的创意持续发酵,争取市级民政项目的支持,将博物馆赋能文化养老走深走实。
公益青年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记忆守护”
老歌、咖啡、精油、营养膳食……由市民政局主办、长宁区民政局承办的“友好‘拾’光·‘忆’起守护”——上海市2024年“921”老年认知障碍关爱主题活动上,还开设了一个记忆市集,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记忆守护体验。
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社区长者和腾讯青少年科技学习中心Mini鹅创想营的学员以“老歌新编”的方式重新创作呈现了《月光如故》曲目,通过音乐疗愈的方式帮助老人放松心情。来自延安初级中学的几位中学生和社区老人共同呈现了这场特别的歌曲。
“这次过来和老人们一起合唱的是七年级的6位同学,他们来自同一个班级,班主任是音乐老师,很支持这项公益活动。”延安初级中学教育处陆佳颖告诉记者,这些原创音乐疗愈歌曲,对认知疗愈有一定作用。学生们学起来非常快,但对爷爷奶奶略有些难度,需要反复练习。参与合唱的5位老人中有一个奶奶是认知症中度患者,有些失语,但也积极在合唱中哼鸣。
陆佳颖认为,通过孩子们传唱、老少同唱的形式能让更多人关爱认知症老人。“认知障碍在学校肯定不是热议话题。但通过传唱歌曲,包括对家里自己爷爷奶奶的观察,能让学生们对认知症这种疾病有所了解。”
在市集上,记者还看到了一个咖啡摊位,几位老人穿着黄色的工作服在做咖啡。今天的“一日店主”是穿着红色T恤的上海尽美长者服务中心小蓝花项目负责人奚青。“店员们既有正常老人,又有我们的老宝贝——认知障碍高风险老人和确诊老人,我们在安化路的小蓝花市民中心会定期开展音乐、手工等疗愈干预活动。通过记忆咖啡的传播理念,让老人们建立信心。在社交过程中训练短期和长期记忆的能力。让老人们更加有归属感。”
今天的活动上,市民政局发布了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工具包及“忆守沪”认知障碍早期筛查小程序。部分优秀街镇、专业社会组织代表进行先进经验和创新成果分享交流,长宁区老年认知障碍友好城区2024年度创新项目成果正式发布。
近年来,上海着力构建分层分类的认知障碍照护支持体系。截至2023年底,全市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已超过12000张,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实现街镇全覆盖,全社会了解、参与的良好氛围和早筛查、早干预、多元赋能、多元支持的社区屏障已形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