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0名师生参加田间定向赛,丰收带来好“丰”景
2024-09-2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视频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致敬耕耘的时刻。9月22日是我国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松江区的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里,“梦想杯”上海学子体育大联赛“中国农民丰收节”田间定向赛精彩开赛,来自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33所高校近400名青年师生共同参与,感受粮食耕耘的辛苦,共享丰收带来的好“丰”景。

田间定向赛设置“劳动育行——农耕块”“劳动育智——答题拍照板块”“劳动育美——体验块”。水稻收割、手作脱谷和蔬菜种植,让青年师生身体力行参与农业劳动。粮食节约知识普及,引导青年师生更加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意识。二十四节气知识问答、压花制作等,帮助青年师生体验非遗文化,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充分让劳动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结合。

蔬菜大棚里,蔬菜种植火热进行。“第一步起垄,挖长30米、宽70厘米、高20厘米的垄。起垄前可以先用卷尺和绳子,根据拉起的绳子成一条直线起垄。垄与垄之间有一条沟,沟的宽度不宽于30厘米。”根据起垄步骤,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蔡源成了队内指挥,“你可以负责拉绳,来两位男生拿铁锹开始挖。”而他自己拿着铁锹一马当先在地里开工了。这名宠物医疗专业的大二学生来自云南,田间地头对他来说不陌生,中学时候他还帮助家里割过麦子,收过稻谷,也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

起垄后保持垄面平整,就可以种植蔬菜了,“可以拿小铲子种杭白菜,根据要求间隔是20厘米,种两行。”队员们一次次弯腰、蹲下,当看到成排种好的蔬菜时,脸上都绽放出笑容。蔡源说,通过这次定向赛,真正明白了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田垄边,成片的水稻已有大半个人高,金黄的稻穗把它压弯了腰,金色稻田里正进行水稻收割,上海大学的李晨阳戴起手套,手拿镰刀,第一次走进水稻田,一手抓住水稻植株的中间部分,一手用镰刀往水稻底部进行采收,他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田边,一群青春的身影席地而坐,进行手作脱谷。按规定,每支队伍每个人要脱谷200克。上海大学大一学生魏雅文和队友们一起火热开工,戴着手套,双手飞舞,让饱满的稻谷从稻穗上落下,汇拢在器皿中,最后进行称重。这名经管大类专业的女孩从小在城市长大,从没接触过真正的田间地头,这次手作脱谷也是她第一次与稻谷亲密接触,“感觉与土地有了奇妙链接,更懂得珍惜每一份劳动成果。”

本次活动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指导,上海市学生联合会主办,共青团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等承办。团市委挂职副书记唐志宇,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邵阳,市农业农村委、团市委、市学联、团松江区委以及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据悉,“梦想杯”上海学子体育大联赛是团市委联合市教委、市体育局指导市学联开展的上海高校大学生体育品牌项目,按照“每月一场、一月一主题”的安排,持续组织开展市级层面主题体育活动,覆盖沪上所有高校。

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组织开展田间定向赛,引导广大学子共庆共祝共享丰收节日,旨在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未来,团上海市委将继续坚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展更多形式丰富的体育教育和劳动教育活动,培养青年师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