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近氛围好,性价比还超高,看看你家门口有没有这样的兴趣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各位邻居,现在各培训早教机构纷纷暴雷,让我们家长很不安心。但是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教育又不能停。我了解到,目前很多其他街道已经在提供场地,和一些靠谱老师签约在社区开展兴趣班,我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在家门口开展各项爱好。在此,我简单做个调查,如果跟我一样想法的家长够多,我就去跟居委和街道争取,尽力去促成这件利民的事。”日前,这样一则征询意见贴出现在了杨浦一个小区的邻里群里。
记者发现,其实上海不少街镇已经通过各种形式开设了家门口的兴趣班,通过拼课、和企业公益机构合作等方式,开设免费或者价廉物美的兴趣班、社团活动、亲子体验课。
社区妈妈拼团上课,有家长还转型为授课老师
在邻里群里发布征询贴的居民Lily是一位二胎妈妈,当了解到其他街道已经有开展社区儿童兴趣班后,她也动了心,发起了一份问卷调研,希望能了解有多少邻居有开班的意愿。记者看到,这份问卷包括感兴趣的培训课程、偏好的培训时间、孩子年龄、收费标准等。
那么,是否如Lily所说其他街道已经有开设社区儿童兴趣班呢?记者做了一番调查,发现在杨浦区控江路街道就有一个睦邻夜社团,让社区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参与价廉物美的课程。
睦邻夜社团的负责人、上海市杨浦未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余慧颖告诉记者,社团开展了多达16种青少年兴趣类社团活动,包括画画、跳绳、写字、思维导图、魔术、生物多样性等,授课老师均是有资质的或者在教培机构任教的。“至于收费则采取类似拼团AA的方式,50元/次,用来承担活动成本。学生如果生病或者遇到学校临时换课等不可抗力,无法上课,可以轻松退费。为了平衡成本,我们最低8个人成团,限于场地大小且确保授课效果,一个班最多上限15个人。热门的班报名需要拼手速。”
“一开始没想到家长们有那么大需求。起初,我们作为公益试点项目,只开设了一个画画班,结果电话被打爆了,有200多个报名家长。后来我们找家长访谈需求,逐渐将青少年兴趣班增加到了16个门类。我们的微信群累计有2000多名家长。”余慧颖表示,在社团活动,他们还挖掘了很多家长志愿者,有的甚至转型成为授课老师。这些家长们因为兴趣班而相识,有的还结伴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参与社区议事,成为社区达人。
当从家长群里了解到家门口有这样的兴趣社团后,家长张莉莉毫不犹豫就给女儿报了班。“收费比市场上便宜太多了。以前我们报过写字、游泳、画画等课包,一次缴费三万多,平均一节课要两三百。写字课和英语课等,更贵一点。一次上2个课时,平均一节课要400元。但这里才50元一节课,而且就在家门口,我们报过跳绳、看图说话、播音主持等。”
学设计出身,本职工作从事设计和项目管理的85后妈妈张莉莉平时喜欢做手工,眼下的她利用周末时间在社团里开设了一门手工课。还邀请8岁的女儿成为小助手。“我女儿和我一样,动手能力很强。一节课15个小朋友,就一个小时的课时,如果没有她,要管理那么多孩子,我完全忙不过来。”
另一位全职妈妈谢莉莉则给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报名了社团的魔方课。“以前不知道玩魔方还有专门的课程。上了才知道可以构建孩子立体几何的概念,增强空间感。之前我家娃还上过很长一段时间编程课。”
谢莉莉告诉记者,自己家离街道睦邻中心很近,步行距离约10分钟,社区兴趣班的价格又很亲民,氛围还很好。渐渐地,她也成为社团的志愿者。
4~12岁孩子家庭对亲子活动需求最迫切
“孩子其实很喜欢画画,我也给她报了兴趣班,但兴趣班里都是孩子在教室里画,我在门外等。今天和孩子一起画风筝,让我更直接感受到孩子对色彩的敏感和对我的评价的重视。”“这么好的项目,我一定要推荐给我的邻居。”
在复中居民区,今年一对回国过暑假的中德混血兄妹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回国过暑假,也是第一次参与社区活动,这是他们在德国从未有过的体验,既让他们学到了课本外的知识,又在社区活动中结交了新的朋友,让他们感觉特别新奇。
记者了解到,今年,徐汇区妇联在市妇联指导下,创新打造了一个“家幸福”公益服务配送项目。徐汇区妇联在基层调研时了解到,874份反馈意见中,100%的受访者期盼有家门口的家庭活动项目,58%的人有参与亲子手作类家庭活动项目的意愿。
根据问卷结果分析,有4~12岁孩子的家庭最为焦虑,对活动的需求也最迫切。据徐汇区妇联主席宋燕介绍,“家幸福”设计了100个项目,内容有马赛克花瓶、扎染、围巾制作,以及亲子运动会等100种不同载体呈现。每个项目开展10场活动,1000场活动中亲子活动占了700场。
比如来自漕河泾街道的亲子家庭就参加了“家幸福”项目中“创意点亮,美好生活——七彩小台灯制作”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了解七彩小彩灯的工作原理,忙碌的家长放下手机,沉浸式体验如何科学陪伴孩子。
该项目覆盖到了徐汇13个街镇311个居民区,且都是免费,那么资金来自哪里?宋燕透露说,该项目资金来源比较特别,全部由爱心企业捐款,上海市儿童基金会徐汇账户专门开设了专项账户。26家社会组织参与进来,将亲子活动送到家门口。“这些活动的绝大部分是针对亲子家庭展开的。家长陪伴孩子一起做小实验、做手作、上天文课等等。每个项目复制10场活动,有的活动特别抢手,手速慢就没有了。10月份我们打算调整方案,比如皮影戏课特别火,预约了100场,明年我们就开展100场,满足亲子家庭的需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