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变“渔民”,上海海洋大学师生传授“高山养鱼”助力扶贫脱困
2024-09-2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授牧民以渔,在高山上养殖鲑鱼。2015年,上海海洋大学和亚东县签署合作协议,着力加快亚东鲑鱼产业化、规模化进程。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产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团队的师生以科技服务民族地区发展为己任,奔赴西藏亚东。为攻克鲑鱼人工养殖的瓶颈,王成辉教授牵头,带领学生多次前往西藏,助力日喀则地区“亚东鲑产业基地”建设,实施精准扶贫。

短短4年,上海海洋大学师生团队帮助亚东建成了1个繁育基地、3个鱼种培育基地和1个成鱼养殖产业园,促使亚东经济发展。2023年,亚东鲑鱼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上海海洋大学科技服务团队探索形成“攻克一批难题、传授一批技术、培养一批人才、支撑一项产业、脱贫一方民众”的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了当地人从“牧民”到“渔民”的转变。

  ◆  培养“牧民”变“渔民”  ◆  

刚到西藏亚东的师生团队感到的第一个不适应就是高原缺氧,身体反应强烈。紧接着,摆在项目成员面前的是一切为零的挑战:零设施、零技术、零人才、零参与度。当地没有鲑鱼产业的任何基础设施,也很难在商店里买到养鱼所需的基础材料,于是上海海洋大学的师生每年从上海带着渔网和人工授精的平衡液,通过飞机托运带去亚东。

解决亚东鲑鱼规模化人工繁育的难题,对于项目领头人王成辉教授来说,是一个颇具挑战的课题,也是一个可以造福当地人民的精准扶贫项目。王成辉介绍,亚东鲑鱼的人工繁育多年来无人敢挑战。亚东鲑鱼与常见冷水鱼有显著的不同点:发情期短,一年仅有7至10天;怀卵量少,一条2000克重的母鱼,平均仅有3800粒的卵子,而常见的草鱼等四大家鱼的怀卵量有100万粒左右。另外,亚东鲑鱼孵化期长,一般冷水鱼的孵化期不超过一个月,而亚东鲑鱼的孵化期却长达100-110天,是一般冷水鱼的三倍以上。亚东鲑鱼卵出膜以后,还要等上30天后才能游动。

亚东以畜牧业为主,王成辉回忆道:“很多人没有见过鱼,缺乏水产专业技术人才。”项目初期,亚东牧民对发展亚东鲑鱼产业处于观望状态,参与性不强。“鱼类对当地很多藏民而言很神秘。”如何获得牧民对鲑鱼养殖项目的信任?“把藏民的渔场当作自己的渔场。”王成辉教授带领着团队面对面、手把手教当地牧民,增强他们对鱼类的了解,让牧民得到实际收获。为了培养藏民对养鱼的信心,海洋师生免费给藏民鱼、鱼饵和饲料。

在西藏亚东鲑鱼繁育的第一个春节,王成辉教授放弃了陪伴家人,留在了当地的养殖场。通过反复观察,团队总结出来一个经验,就是看鱼怎么去活动和跳动,来判断它最佳的产卵时间。在新年之际,气温低于零下20℃,团队克服高原缺氧所带来的头痛脚轻,尽管嘴唇冻得乌黑发紫,依然坚持在只有0.2℃的水温中,不断试验和研究,终于找到了最佳配比的“受精液”配方,掌握了鱼卵发育的适宜温度。

  ◆  为亚东鲑鱼产业化铺道路  ◆  

从滴水湖畔到雪域边陲,上海与亚东虽相隔万水千山,但共同目标、深情厚谊把两地紧紧连在了一起。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加入合作社工作学技术,在获得基本收入保障的同时,也享受合作社利润分成,从而脱贫致富。

依照第一个繁育场的模式,西藏亚东又先后投资建设了多个商品鱼场,这些工作都为亚东鲑鱼的产业化铺平了道路。上海海洋大学派出的团队助力亚东产业化建设,1个鲑鱼繁育基地、4个苗种培育基地、5个工厂化车间和1个成鱼产业园拔地而起。亚东也因而成为西藏地区现代化和规模化程度最高、面积最大的冷水鱼类基地。上海海洋大学师生的付出也感动了当地居民,在王成辉领衔的工作组专家的技术指导下,西藏亚东当地养殖户逐步掌握亚东鲑鱼的培育、催熟促产、人工授精、控温孵化等关键技术。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加入合作社工作、学技术。当地群众说:“是上海养鱼的专家让我们获得了实在的利益。”2019年,上海海洋大学的“一条鱼带动了三乡镇156户442人脱贫”项目获评教育部第二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曾经,一条“神秘”的鲑鱼,成为一条亚东鲑鱼产业链。随着上海海洋大学与亚东县建立“产学研”基地,帮助培育本土技术人才,突破人工繁育技术瓶颈,发展壮大亚东鲑鱼产业。2023年,亚东鲑鱼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功孵化84.4万尾。同年,亚东全县鲑鱼年养殖规模达80吨,孵化鱼卵84.4万尾,产业惠及群众超2000人。亚东鲑鱼现已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国家工商总局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有机认证转换证书等品牌认证,鲑鱼成鱼、鲑鱼罐头等已经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来到更多人的餐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