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国庆“破圈”忙,“书店+”已成阅读新时尚
2024-10-05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据统计,随着文创和饮品成为标配,现在很多实体书店,非图书类销售额已超过总营收额的一半。这种与图书有关的“破圈行动”,在这个国庆长假显得尤为突出。事实上,“书店+”正在成为一股潮流。

  “书店+茶文化”,呈现东方美学  

这些天,2024上海书展·思南美好书店节如火如荼。出乎很多读者意料的是,这么一个书展,居然是今年上海旅游节的一部分,这预示着这个书展很不一般。

作为一个书展,思南美好书店节自然要与书有关,今年书店节不仅汇集了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这样的名社大社,也有交大书院、思南书局、读者书店、上海外文书店、公啡书社、上海香港书店这样的著名书店参展。

但是这些图书在哪里都可以看到,其实今年思南美好书店节最吸引眼球的还是“书店+茶文化”的路数。记者注意到,一些茶饮商也纷纷参展,甚至连上述那些出版社和书店的展位也在卖茶饮和茶器。

在一个展位,记者看到里面的手绘茶器人气很高。摊主告诉记者,这些茶器都是出自景德镇的青年陶艺家之手,每一件都不一样,绝对不会“撞杯”。而另一个展位则在销售他们新制的手工红茶,“这茶新做出来还有火气,买回去得再放一个月,茶退了火气,秋末冬初来喝,正正好。”摊主叮嘱购茶的读者。

前几天在现场探访时记者注意到,来逛这个美好书店节的基本上都是青年人。很多青年人告诉记者,他们认同“书店+茶文化”模式,但过去有的茶文化推广活动过于高端,让人觉得茶文化门槛很高,拒人千里之外。可是现在这样的市集,就能给人亲近感,即便一点也不懂茶,也依然可以逛得很开心,并且可以收获满满,对茶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书店节的“破圈”绝不是“乱破一气”,阅读和茶文化原本就是难舍难分的。东方的读者最喜欢一本书在手,一杯茶在旁,书香伴着茶香,这被认为是文化生活最适宜的组合。

  “书店+评弹”,满满的江南味道  

过去江南文化人中有不少都是评弹的老听客,这不仅是因为评弹的悠扬旋律是最好的放松方式,也因为评弹的唱词本来就是浓郁的文学气息,深合读者的胃口。

再过几天就是2024年的重阳节,1925书局又来了一次“书店+评弹”,邀请上海评弹团的青年演员们在书店里举行了一场“岁岁又重阳”评弹专场。演员们通过演绎《珍珠塔》《描金凤》等传统书目中的经典选段,让现场观众在妙语连珠中体验这些曲目背后蕴藏着的重阳故事,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弹词选回《珍珠塔·松亭联姻》,两位青年演员顾佳成、姚依依一口气唱了20分钟,却还是意犹未尽。《珍珠塔》的故事在江南一带家喻户晓,而其中《松亭联姻》选回则讲的是官至西台御史的姑丈陈涟,15年未见侄儿方卿,得知他前往襄阳姑母家求助遭奚落后愤而辞归,钦佩其志气,又发现他一表人才、文质彬彬,于是在九松亭许下婚配的故事。古时老人择婿的标准,显然值得今人借鉴。

而青年演员季毅洋、郑鸣秋呈现的弹词选回《描金凤·父子相会》讲的是一对义薄云天的父子生离死别的场景。在选回中,演员分别运用评弹的夏调与陈调对唱来塑造人物,既表现了忠义青年金继春在面对死亡时的铁骨铮铮,又渲染了一位年迈父亲老来丧子的苍凉和无奈。此外,弹词开篇《秋思》和《陶渊明》也都很值得细品。

不少读者都是循着这江南之音而来。“现在上海的评弹书场很少了,我一听到这评弹的声音,我就会想起父亲,他总是上午写作读书,下午去听评弹。”住在虹口区的读者曾先生回忆起自己的父亲颇为动容。

此次演出也是1925书局“评弹中的江南文化”系列演出中的一场。在书店的书海中传出悠扬的评弹之声,不仅毫无违和感,似乎还给阅读增加了几分韵致。那满满的江南味道正是“此处多文人”的最好注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