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上海之根丨冈身遗址,上海远古文明的摇篮和“孵化器”
2024-10-1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郭容/图、视频

冈身是什么?冈身是上海等沿海地区特有的地理现象,在海浪作用下,死亡的海洋贝类生物的壳体和泥沙积聚形成沙脊。位于金山区漕泾镇沙积村的高宅基冈身是上海地面上仅存的冈身遗址,是上海唯一一处保留古生物的沙冈遗址,也是长江下游地区古海岸线历史变迁的实物见证。

冈身是上海远古文明的摇篮和“孵化器”,金山区也在今年向市民开放了冈身遗址展示馆。“我们不能忽略上海地区的史前文化遗存。了解冈身,考证上海最早海岸线,就是了解上海成陆过程,知晓冈身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金山区博物馆馆长余思彦感叹。

  ◆  冈身标本里嵌着贝类生物的壳体  ◆  

据志书记载,吴淞江以南有沙冈、竹冈、紫冈等三条冈身,其中位于今闵行区马桥到今金山区漕泾镇一带的沙冈年代最为久远,也是几条冈身中最西面的一条。这条冈身遗址为南北走向,长约40米,宽约20米,面积约800平方米,经14C同位素测定,形成时间为距今6400年。2005年10月26日公布为金山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6月8日的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位于金山区漕泾镇的冈身遗址展示馆正式开馆,通过实物资料、图片资料和文献资料的方式,分别从冈身的简介、分布、形成等方面生动地展现了冈身的历史文化和文明发展之路。

冈身事实上就是海岸线,一侧是陆地,一侧是海水。走进漕泾镇沙积村的冈身遗址展示馆,耳畔传来影音播放的海浪声,海浪拍打着岸边,似乎在用独特的语言将千百年前的故事娓娓道来。行走在贝壳铺就的地面上,展示馆序厅就能看到展馆主题:一半是海水,一半是陆地。“展示馆很直观地让人看到上海如何从海变成陆,其实在追根溯源梳理上海的文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也是一个角度。”金山区博物馆馆长余思彦表示。

序厅C位展示的是一块漕泾镇冈身标本,仔细看能在标本上找到远古贝类生物的壳体。余思彦介绍,标本采集于漕泾镇沙积村,仔细看,岩石中夹杂镶嵌着相当多的已经钙化的贝壳类踪迹,“冈身里除了淤泥和砂石外,还藏着很多贝类生物的遗骸。冈身中的贝壳属种有兰蛤、毛蛤、蛏、近江牡蛎、织纹螺等近二十种,其中以兰蛤最占优势,个体数量一般占比超过50%。”

展示馆这一部分还设置了“冈身里藏了什么?”互动按钮,按下牡蛎、蛏等按键,就会跳出相应的图片。一些参观完的市民笑着感叹,蛤蜊炖蛋、爆炒蛤蜊、炒海瓜子、牡蛎煎蛋、葱油蛏子,这些大家现在喜欢吃的贝类美食,原来早在6400年前就已经有了。

  ◆  高宅基,上海地面上仅存的冈身遗址  ◆  

由于长期以来人类活动的影响,冈身几乎荡然无存,只有位于金山区漕泾镇沙积村高宅基处的冈身有幸被保存下来,它是上海地面上仅存的冈身遗址,是上海唯一一处保留的古生物沙冈遗址,也是长江下游地区古海岸线历史变迁的实物见证。

记者跟随余思彦走出了冈身遗址展示馆,拐入沙积村的川沙港,沿着小河边的栈道一路前行就能到达沙积村高宅基处。竹篱笆围成的院子里,这栋小楼目前已经无人居住,小楼边竖立的石碑写有醒目的“冈身遗址”,这是金山区人民政府于2005年10月26日公布的金山区古文化遗址保护地点。石碑上还贴有一个二维码,扫一扫能跳转至金山博物馆的科普页面,页面罗列了冈身遗址所属街镇、地址和简介。

“你们来看,这里一带就是冈身。”余思彦从院子的平地缓步走到靠小河边的斜坡上,他捡起一根树枝轻轻扒拉了斜坡上的泥土,俯身仔细一看,发现除了砂砾,还有点点白色,就是各种贝类的壳体。

在金山区不靠近海边的村落泥土里,还能看到海洋贝类的壳体,很是神奇。那冈身形成需要哪些条件?余思彦介绍,冈身的形成需要具备泥质海岸、丰富的贝壳来源、海水侵蚀潮滩三个必要条件。“上海的海岸就是淤泥,俗称铁板沙,满足泥质海岸的条件。”淤积物纵向推移形成陆地,并使沙咀不断向南延伸,横向推移则堵住了入海口使河流沉积作用相对减弱。与此同时,海浪和潮汐作用相对增强并不断侵蚀陆地。海浪带来了贝壳和因为拍击而形成的贝壳碎片,在岸边堆积下来,于是在沙咀前缘形成了与海岸线平行的由沙和贝壳残骸组成的沿岸堤,这就是冈身形成的过程。 

  ◆  2000年时间长河,人类活动东移20公里  ◆  

“冈身遗址对我们了解上海先民的生活和居住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余思彦说,沙积村的古冈身遗址是上海可考证的最早海岸线,见证了长江下游地区古海岸线历史的变迁。通过冈身,建立了上海现代文明与6400年前时空的联系,更是承载着深厚的自然与人文历史。

他表示,古人择高而居,冈身成为早期人类活动分布的界限,从当下考古学来看,冈身以西分布有人类早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址,在冈身以东的地区则比较少,这也可以理解为冈身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东缘线。冈身以西既是上海最早的人类生活之地,又是上海最久的人类常驻之地。特别是淞南冈身以西地区是上海新石器时代和早期青铜时代遗址的富集区,按照时间的先后序列,发现包括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广富林文化、马桥文化诸遗存。按所属时间的早晚,这些古文化遗址的分布呈现出逐渐东扩的趋势,验证了先民从冈身以西地区逐渐向冈身地带乃至冈身以东平原地区迁徙的文明发展之路。

也有学者在论文中提到,在距今6000年前至4000年前,2000年的时间跨度里,人类的活动向东移动了20公里,“2000年20公里,人类的活动范围在扩大,通过冈身能了解到上海先民是如何一步步从西面走向东面的,这是人类发展的脚步。同时通过冈身的成陆还能测算出上海成陆的速度。”余思彦说。

整个冈身遗址展示馆展陈设计新颖,文字介绍深入浅出,目前已经成为青少年科普基地。随着冈身遗址展示馆的开馆,金山区漕泾镇还发布了Country walk自然与人文历史研学线路,以“冈身遗址展示馆-漕泾中草药科普馆-漕泾郊野公园-沧海盐田盐文化博物馆”为行走线路,从见证上海6400年的历史文脉和自然变迁史的冈身遗址展示馆到沧海盐田盐文化博物馆,沿途全方位体验文化研学路线,为青少年科普展示,也唤起更多人守护冈身的责任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郭容/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