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人民城市 共享美好生活|上海建立街头艺人持证上岗制10年,街头艺人说“我感受到了尊严”
编者按: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论5周年。在这5年中,上海以“人民城市”理论为指导,推进探索实践,诞生了一批上海故事、上海实践和上海样本。为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超大规模人民城市建设发展之路,作出了贡献。今天我们推出“共建人民城市 共享美好生活”栏目,呈现“人民城市”理论的实践对市民生活的深远影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一个个都身怀绝技,都很出色。但是一个优秀的街头艺人,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在街头吹洞箫收获众多拥趸的董亦含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说。他昨天在2024年第十届上海街艺节开幕式上获颁上海街艺“最杰出艺人”奖牌。上海实施街头艺人持证上岗制度已经整整10年了。
◇ 优秀街头艺人的标准就是获得市民认可 ◇
生于1986年的董亦含平时其实是一名汽车制造工程师,初中时他接触学习了洞箫,从此这个理工男的内心里就有一朵艺术的花。2021年他勇敢地走上街头,成为一名持证街头艺人,向市民展示自己的艺术。没想到,效果相当好。董亦含很快就在市民圈子里相当出名,很多人都知道街上有一个吹洞箫极好的汽车制造设计师。
而从“街艺小白”成为“最杰出艺人”,董亦含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在他看来,任何事情要做到优秀,其背后必定是热爱。他因为热爱洞箫,所以才会在酷暑天,依然坚持穿厚重古装为市民表演。“一个优秀的街头艺人就是应该起到一个带头作用,让市民看到,在上海的街头,有这么一群热爱艺术的人,他们为了艺术而竭尽全力。”
究竟什么是优秀街头艺人的标准?歌手罗小罗这次也是获得上海街艺“最杰出艺人”称号的两位之一。这位在静安公园收获众多拥趸的90后歌手,甚至在去年还开了自己的个人演唱会,并且一票难求,其火爆程度一点不亚于一些明星演唱会。这个街头艺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民星”。
罗小罗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在他看来,街头艺人要做到“杰出”,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要获得市民的认可。如果市民不认可,自己再如何沉浸在艺术里,对一个街头艺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
◇ 街头艺人持证上岗制推动街艺职业化 ◇
上海对于街头艺术的研究和引导就是这样不断深入的。由最初探讨设立持证上岗制,到现在来探讨优秀街头艺人的标准。记者了解到,上海持证街头艺人始建于2014年10月,至今正好10年。从第一批8位艺人到如今发展成380多位持证表演街头艺人参与的大团队。90后艺人占一半以上,最年轻的艺人是00后。大专以上学历者占一半,他们中有硕士、博士、海归等。
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总召集人韦芝对记者直言,10年前他们启动街头艺人持证上岗制就是为了推动街艺的职业化,通过实行准入制,来引导和规范街头艺人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对此,罗小罗深表认同,他本身就是街头艺人持证上岗制的受益者。“我觉得任何事情只要正规就能做好。如果不正规,即便是一个歌手再有才华,他也不愿意上街去演唱。这是一个尊严问题,我们不愿意到街上去和城管打游击战。现在我们有上岗证了,在静安公园演出的时候,旁边还有警察和其他管理人员在维护秩序,这种感觉就不一样。”他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说。
“年轻的专业人士越来越多,我们的队伍越来越整齐。”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总召集人韦芝用“职业化的高学历队伍”形容上海街头艺人现状。据韦芝回忆,上海对于街头艺术的研究和探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领风气之先。10年前,在静安公园广场铜牛旁的石板路上,一块标志着上海持证街头艺人N0.1发源地的铭牌被嵌入。从那时起,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与上海各城区部门携手联动,形成由文化部门牵头,城管、绿化、公安、交通等10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工作组,开启协会与属地共同协调管理城市街艺演出的新模式。
2021年起,市演出行业协会从艺人骨干中选拔出30多位优秀艺人组成若干个小分队,进一步发挥上海街艺多才多艺、轻巧灵便演出优势,积极参与基层演出和公益演出,形成一支能“上”(在舞台)能“下”(到基层),能“里”(商圈和室内)能“外”(在露天街演)的“文艺轻骑兵”。近年,市演出行业协会又创新推出“上海街艺流动剧场”,把一场场不同主题的专场演出送到商场、街道、学校、旅游景点。
据悉,本届街艺节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主题,“流动剧场”围绕“我和我的祖国”活跃在静安、黄浦、长宁、杨浦、普陀、浦东、闵行、嘉定等商圈广场、公园绿地、街头巷尾、旅游景点。10月21日将在上海文化广场举办“罗小罗与他的街艺伙伴们”上海街艺节闭幕公益演出专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