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人民城市 共享美好生活|如何让年轻人融在浦江?一场微论坛在这个青年社区里精彩开讲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
“生活在这个社区里面,我有一种被看到的感觉,这点很重要,能够把大家联系在一起,希望接下去能够有更多的可能性。”浦江社区租委会代表楠楠说道。“我和小伙伴们参加了由区委统战部等单位在浦江欢乐颂中央水岸举办的皮划艇大赛,获得了亚军,这些活动让我看到大家眼中的光芒,那是一种对浦江镇的热爱和归属感。”浦江新联会秘书长胡立照表示。
10月12日,浦江知新会“微论坛”之微领地青年社区“回声小岛”专场顺利举行,来自多个领域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以“家在上海,我在浦江挺好的”为主题,分享了自己在闵行区浦江镇生活、工作的故事与感悟。此次活动旨在推动建立“新浦江人”参与社区公共生活的自治机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他们更好地在这座城市中找到归属感。
“到自然中去,到艺术中去,到生活中去”,这是活动的举办地浦江公园微领地青年社区大门口的一句口号,也道出了这里独特的优势:坐落于昌林路985弄的它,被上海戏剧学院、浦江郊野公园两大IP环绕,艺术、自然氛围浓厚。据介绍,社区共有8栋楼5557间租赁房,自今年6月开业以来,出租率已达50%。在这些住户中,大多数都是21岁-28岁的职场新生代,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
浦江镇以“让年轻人生活得更好”为主旨,试点在浦江公园微领地青年社区通过建立党群服务站、知新会“浦汇同心”等阵地,努力打造集政治引领、学习教育、生活服务、文体活动、民主自治、法治保障为一体的“新家”。社区与上海戏剧学院联合设置录音室、形体室和上戏剧场,精准开展服务“家”倍项目,并引入班车直达地铁站,增设生活服务项目,让微领地的新市民、青年人留得下、住得安。
在住得安的同时,“新浦江人”这一群体对于融入城市、在陌生城市中建立归属感也有着迫切需求。基于此,在社区中营造CAMPUS文化的做法便应运而生了:融合上海戏剧学院、浦江郊野公园、大鱼营造等多元IP,形成浦江青年“共学、共居、共乐之所”;联动浦江镇“靠浦”服务团,引入浦江“链”才、“金管家”“蓝讲师”“闵工学堂”等赋能项目……不断增强住户的参与感和获得感,真正打造“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家”。
记者注意到,在微领地青年社区,几乎每栋楼里都有一个 “回声小岛”:只要发声,必有回响。原来,这是一个共享会客厅项目,大家不仅能在这个空间里得到“小岛新鲜事”,社区里的学长学姐还能在这里分享自己的家乡故事,发起并邀请邻居参与社群活动。同时,“回声小岛”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表达需求,提供资源的新平台。
前段时间,浦江镇知新会邀请大鱼营造以“青年如何通过公共生活,低成本实现期待的生活”为题,对社区住户进行了线上调研。“技能共学”“社交娱乐”“运动健身”“社区商业”“戏剧演出”等在调研结果中出现的高频词,成为了活动现场互动交流的关键词,围绕这些住户需求,浦江镇相关职能部门一一给予了回应。
团委书记孙怡然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强微领地市级青年中心阵地建设,在青年夜校课程设置上更加贴合青年需求;文体中心和社区学校负责人王逸娜表示,接下去将把镇内的文化体育新空间资源更好地加大定向宣传,把市民美育、文创市集、文旅路线等各类活动资源更好地辐射人才公寓的青年群体。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浦江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微论坛,能给管理方、职能部门带去一些思考,给像微领地这样的青年社区带来一些赋能,“家在上海,花开闵行,让‘我在浦江挺好的’这样的感触成为大家的幸福密码,从而进一步体现城市建设管理的人文关怀,也让‘人民城市’的理念得到充分彰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