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有支年轻的理论宣讲团,今年已开展588次理论宣讲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理论宣讲,原来还能在稻田里举行,这是来自崇明的“瀛小青”理论宣讲团最近的一场宣讲活动,青年讲师们在三星镇玉海棠稻田驿站开讲。记者从崇明区共青团获悉,今年以来,这一青年讲师组成的理论宣讲团已累计开展理论宣讲活动588场次,受众人群达到24087人次。
== 青年理论宣讲开进稻田驿站 ==
崇德明礼、敢为人先、垦拓不息,瀛东村以崇明精神品格在这片土地上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青年讲师周懿洋就以“崇明精神看瀛东”为题,在稻田中绘就了一幅乡村绿色发展画卷。
大国重器,青年发力,振华重工岸桥装备享誉全球,而这一台台大国重器背后是无数“护航人”青春无悔的付出,青年讲师张帅则讲述了中国港机装备发展的青春“护航人”在砥砺奋进中的青春故事。
“瀛小青”讲师陆科肖,曾获得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和讲师团一同带来《海岛活雷锋 精神代代传》主题宣讲,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带动身边人,“军民一家亲”的故事正在上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处去,新村有田园。”新村乡立足“一袋米”兴源,“一口锅”兴业,“一枚蛋”兴链,“一头鹿”兴学,谱写乡村振兴篇章。来自崇明新村乡的青年讲师曹漫开讲“一粒米的故事”,将新村乡的稻米文化传递给更多人。
“从一开始对稻米知识的一知半解,慢慢地从这一粒米的故事走进了新村的垦拓史,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长,更让我对新村有了归属感。”曹漫告诉记者,自己也一直在努力学习,希望丰富自己的知识,讲好更多稻米故事、新村故事,把家乡推介给更多人。
== 宣讲课程库已有49堂课 ==
记者从崇明团区委获悉,“瀛小青”讲师团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将党的精神传递到最基层、送到百姓家门口,打通理论宣讲的最后一米。今年上半年累计开展理论宣讲活动588场次,受众人群24087人次。
讲师团是崇明共青团让让青年当好主角、唱好主唱的实践举措。今年,团区委还将“90后”优秀科级干部纳入宣讲队伍,进一步扩充宣讲力量。通过汇聚多方宣讲力量,让宣讲队伍“强起来”,从青年需求出发,让宣讲内容“实起来”吗,让青年宣讲“声”入人心。
通过发挥各成员的优势特长,讲师团已形成涵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崇明精神品格”等5大主题49堂宣讲课程库,其中今年上新的有23堂。甚至搭乘“崇启海火炬专列”,将理论宣讲延伸到了启隆镇、海永镇,与崇启海三地青年共勉。
宣讲团的宣讲内容更是贴近青年需求,推行青年“点单式”宣讲,面向全区基层团组织开放“菜单”,精准对接基层团员青年需求。如红色“阵地式”宣讲,也有特色“艺术式”宣讲,通过编排情景剧、诗歌朗诵、相声小品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保持“原味”、增添“趣味”。
崇明区经济委员会的青年讲师陆陈奇今年6月第一次前往生态旅游集团进行授课,之后激发了他研究党史的兴趣。城建集团的顾佳文多次被“点单”,心中忐忑又欢喜,在她看来,通过宣讲不仅精进了自己的宣讲水平,更拉进了与团员青年的距离。崇明区公安分局黄天瑀作为“瀛小青”讲师团的一名成员,经常前往各乡镇、单位开展反诈宣传。在宣讲过程中,不仅将自己掌握的反诈知识和技巧告诉群众,让他们避免被诈骗,挽回经济损失,还观察总结到被骗群众的的人群特征和个案分析。“让我对反诈宣传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会,有助于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崇明团区委表示,下一步,团区委将积极汇聚多方宣讲力量,挖潜各类特色宣讲课程,推动青年宣讲百花齐放、各放异彩,积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全区广大团员青年中落地生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