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便去捡秋吧!都市里的年轻人都去公园捡拾秋天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
10月初,上海便早早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捡秋,是秋天最有趣的活动之一。都市里的年轻人会选择风和日丽的一天跑到公园、植物园等最接近大自然的地方捡拾属于这一季节的美好。
在最接近自然的地方捡秋天
网友花椒盐家在上海松江,10月5日,她趁着周末阳光正好去了辰山植物园,在辰山植物园逛园子的过程中边走边捡,最后带回了广玉兰果实、橡果、柏树叶、杉树叶等各色植物。其中她最喜欢的是各种栎树的橡果,因为可以联想到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龙猫》,这是她最喜欢的动画片之一。回家后,她便将捡来的果实和树叶冷冻杀虫风干保存起来,并描述这些植物是“一盘子秋天的味道。”
她喜欢自然,所以来上海后选择将房子买在松江。自家房子里种养了绣球、球菊、天竺葵、牵牛等花草。她认为捡集果实和养花都是观察自然的一种方式。
除了郊区的植物园,市民游客们也可以在上海市中心感受到大自然的氛围。今年9月,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实现全园开放。据悉,公园内的双子山种植有7000多棵乔木,占地30万平方米,是上海最大的人造山体。
今年秋天,网友Edgar特意花了一下午去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捡秋,这次去世博文化公园捡秋,他收获了一纸盒子植物果叶,其中有一堆橡果,红槲栎居多,还有无患子、栾树和玉兰果夹。作为一名生态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他平时都是走到哪捡到哪。他觉得,上海虽然是城市,但由于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很多南北方的树种在上海都有,因此自己平时能捡的东西就不少。
每次捡拾就像解锁隐藏款
上海植物园里,网友夏天也将掉落在地的种子捡回家当作宝贝收藏起来,其中包括鹅掌楸、松果、铜钱树、栾树果、枳椇等果实。一到秋天,她便喜欢去各种湿地公园和植物园捡拾落叶干果。出去旅游时,她也会关注周围的植物,然后收集。“我之前最喜欢收集的是各个地方的松果,有时候会跑到崇明湿地公园捡很多回来。”
捡的次数多了,她也逐渐掌握到了处理植物的技巧。“叶子容易变色,想要固色需要做成滴胶标本保存,干果类能保存久一点,但是捡回来的果子里面可能会有虫子,我一般会先用刷子扫掉里面的土,然后放在干燥盒里面干燥处理,最后放进玻璃罐进行保存,并且记录信息。”到目前为止,她去过的地方里,果实比较丰富的便是植物园。每一年去,她都可以捡到新的果实。她将这一过程描述为“解锁新的内容”。目前,她家里已经有好几大筐植物标本了。
不仅上海,北京、广州、南京、杭州等城市的年轻人都流行秋天去户外捡秋。他们希望将秋天的美好捕捉起来,将这些捡到的植物用作收藏或制作手工。甚至有人在出发捡秋前,便会准备好竹篮、编织袋、镊子、手套等操作工具。
近两年开始流行植物收集热
科普博主迟夏叙向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介绍,自己从2023年开始收集果实,不仅包括广玉兰、麻栎、油松、银杏等常见落果,还包括杜若、石蒜、美人蕉、花榈木等不常见的植物果实。他收集的植物中,栾树是城市栽种的行道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捡拾后可作为收藏,也可用作插花、手工制作。迟夏叙将自己捡拾的栾树果实处理后,将它们按颜色排列,用手工草纸和相框制作了一张《栾树肖像》。
另一位来自云南丽江的科普博主阿羊告诉记者,因为从小喜欢植物,她大学报考了园林专业。而她正式收集种子果实大概是在2022年,当时偶然收到《种子博物馆》这本书,便开始照着书收集种子果实。最初她也是以捡拾果实为主,但常见果实已无法满足她的收藏癖好。遇到没有见过的植物品种,她便会去和藏友打听,相互交换或花钱交易。“打算将一本书里面的种子收集完。”她信心满满地说。截至目前,阿羊的种子已经摆满了小房间,她大致估算后说,“没有具体数过,可能已经有几百种了。”
作为刚入“种门”的新手,网友花椒盐回忆自己最开始收集果实,也是从书本开始“入坑”。“在阅读完《神奇果实种子图鉴》这本书之后,觉得果实很有趣。”随后,她也便试着捡拾果实,并将果实收藏起来当摆件装饰。
据上海中心气象台消息,自10月14日起,上海秋雨即将开启。当捡秋遇到下雨天,雨打落叶落果,捡秋人的袋子估计又得装满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