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人民城市 共享美好生活|立足“一米视角”,持续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2024-10-1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视频

浦东新区竹园小学是上海市儿童友好学校首轮创建校,在张扬校区操场上的一块背景板上,有两个LOGO,一个写的是“上海儿童友好城市”,另一个写的是“民主与参与,自主与友好,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小学”。“第二个LOGO的图案,是我们学校的学生自己提出、自己设计的,是具有我们学校自己特色的争创儿童友好的原创作品,理念是大手牵小手,大家一起走。”浦东新区竹园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娄华英自豪地介绍道。

“我非常热爱运动,最喜欢我们学校的攀爬架,可以满足我不断挑战自我的愿望。”“我平时喜欢看书,最喜欢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大大的落地玻璃窗非常赏心悦目。”……10月16日下午,当记者跟随“我们的人民城市”专题集中采访活动来到学校的时候,正值课间休息,当记者抛出“你最喜欢学校的哪个地方”这个问题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起来。记者了解到,竹园小学结合办学理念,基于儿童视角进行“竹”空间育人探索,以“以小见大”为创建途径,将有限的小空间进行无限的融合重组,把空间劣势转化为育人优势。通过打破空间开辟学习新场域、扩容时间激趣成长新赛道、重组群间打造师生新关系。设计基于社会情感提升的主题活动、打造具有竹园烙印的小笋芽成长空间课程、启动儿童主动参与的“声”动校园建设。让校园里的墙壁能说话、走廊里的窗台能写字、教室里的黑板能造梦,让属于儿童的小空间里听得见儿童的笑声,看得见儿童的成长。

“以小见大”是竹园小学的创建途径,而在不远处的福山外国语小学斜对面的松邻里,记者也看到了另一种“以小见大”的温馨做法。那是一台挂在靠窗墙壁上的“爱心电话机”,陆家嘴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专门为孩子们设置的,放学后,如果有孩子需要和家长联系,可以免费拨打。在等待家长的时候,他们可以坐在靠窗的椅子上休息,也好让家长放心。”沿着松林路再往前走几分钟,就是刚落成不久的迷乐公园了,原来,之前有居民反映,附近缺少一个可以让孩子运动游玩的地方,于是通过城市更新,这个口袋公园诞生了,为他们放学后的时光增添新彩,感受“一个迷宫,八道关卡;一次闯关,八种乐趣”。

记者从浦东新区发改委规划处了解到,2022年起,浦东推出“童悦空间”为民办实事项目,两年累计投入超2500万,成功打造全市首条彩虹斑马线、首座儿童友好双碳主题公园、首个社区级儿童全天候数字运动空间、首个乡村适儿化改造慢行空间、最长儿童主题墙绘等首创性案例,相关经验做法被国家住建部列入世界城市日案例展示,并写入上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行动方案复制推广。

儿童是城市的小主人翁,也是城市的未来接班人。上海市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对儿童更加友好为目标,建立健全统筹协调、监测评估、宣传推广、儿童参与等工作机制,推动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全过程、全领域,全面落实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五个友好”任务,不断细化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施工图”,高质量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实景图”。注重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全域推进工作格局;坚持儿童优先,五好并举共筑友好未来;强调实践创新,锻造上海儿童友好标杆。下一步,将继续坚持理念先行、全域推进,持续强化组织保障,扎实推进行动方案各项任务落实,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深化交流互鉴,全力打造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上海样本。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