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上海|探秘知识的彩虹桥
2024-10-1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施剑平/图、视频

在苏州河畔,有这样一栋建筑:从空中俯瞰,微微起拱的建筑犹如一拱“桥”融于绿地之中,把阅读与成长的喜悦和这座城市的下一代紧密联系在一起。

今天最上海的目的地是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这是一座设计灵感源自莫奈《桥》的现代建筑,寓意为孩子们搭建通往知识殿堂的桥梁。

该馆位于普陀区光复西路,北邻长风公园,南望苏州河畔,占地6381.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15942.7平方米,拥有四个楼层和753个阅览坐席。长风馆以“乐学、乐享、乐创”为建设理念,致力于成为文旅融合、动静分区的智慧型少儿图书馆,服务于4至16岁的少年儿童。

在空间布局上,长风馆基于“桥”的设计理念,结合儿童分级阅读的发展趋势,按照幼儿、儿童、青少年的年龄段逐层上升,寓意从幼年走向成年,从大地走向天空。馆内设有12个服务空间和3个展示空间,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和多元化的服务。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前身,可追溯到1940年,由应永玉等倡议,中华慈幼协会上海办事处等团体募捐筹办的上海儿童图书馆。历经多次更名和迁址,最终在1987年恢复独立建制。这一历史背景赋予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藏书资源。

据了解,长风馆储备文献总量近53万册,包括外文及港台原版图书近4万册,盲文图书约600册,除英文外的多语种图书约1500册,使得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南西馆+长风馆)成为国内体量最大、语种最多的省级少儿图书馆。

在数字化时代,长风馆也紧跟时代步伐,提供智慧、沉浸式的阅读体验。馆内配备了德列孚自助还书分拣系统等现代化设施,以及全预约管理、阅读账单等数字化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作为新一代的智慧少儿图书馆,长风馆突出“乐学”“乐享”“乐创”三大服务理念。步入其中,开放式的内部动线呈现有趣而复合化的阅读空间。馆内分布着大小不同、高低起伏的圆形书架,结合入口的“智慧树”门厅、通高中庭与螺旋楼梯,形成了阅读的“森林”。

数字时代,“书的图书馆”正在向“人的图书馆”转型。在长风馆,“以孩子为本”的设计细节随处可见。比如,馆内一层设有无障碍阅览室,配备了盲文图书、有声互动类图书及阅读辅助设备,满足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对于知识的渴求。而童年档案馆、国际童书馆、典藏馆、名家书屋、机器人实验室等则对应少儿们多样化的需求。

低幼和小学生区的书架以两层、三层为主,保证孩子的视线不被遮挡,馆员和志愿者也能清晰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动向。考虑到安全性,馆内两侧的挑空区仅做了两层,家居以圆形为主。二楼母婴室、三楼“第三卫生间”的设置,方便家长与孩子使用。

此外,长风馆还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其建筑造型采用了透明的拱形结构体,贯通南北两个公园的景观,巧妙融合文化建筑与公园绿地两大元素。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也能到室外亲近自然,感受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

在八十余年的时光中,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见证了上海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陪伴了一代又一代读者。长风馆开馆后,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以“一馆两址”的运行模式为少年儿童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长风馆定位为4~16岁少年儿童的信息资源中心、知识体验中心、阅读推广中心、文化传承与交流中心、发展研究指导中心,将与转向特色馆藏、弱势群体服务和0~3岁早期阅读启蒙的南京西路老馆形成功能错位与补充。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优越的地理位置、鲜明的建筑特色、丰富的藏书资源以及创新多样的服务,成为了上海众多亲子图书馆中的佼佼者。它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优质的阅读环境,还成为了他们探索知识、培养阅读兴趣的重要场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