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主播无故断播权责如何界定?司法护航平台经济这份白皮书来支招
2024-10-1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文、图

扫码付、线上购、网约车……平台经济无处不在,背后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硬科技的连接,正为这一新经济业态提档加速。当新业态带来新挑战,法院如何以司法之力护航平台经济健康发展?10月18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浦东法院)发布2021年-2023年平台经济服务合同纠纷审判工作白皮书及典型案例。

  ◇  典型案例为平台经济规范运营“打样”  ◇  

在浦东法院发布的10起典型案例中,涵盖了平台经济的多种模式,如广告服务、直播带货、人力供给等,将广告投放成本费用的计算标准、直播销售数据举证责任的分配、电子商务平台店铺数据信息的交付规则等问题一一厘清,对平台经济的规范运营具有示范价值。

例如,在直播行业中,主播与签约公司的合同多以“合约”“合作”等名称模糊呈现,法律关系不甚明朗,导致双方权责难以界定。一起案件中,主播和公司签订《合约书》后,无故断播遭到起诉,法院从有无人身、组织、经济的从属性出发,综合考察多方因素,判定双方之间并非劳动隶属关系,而是服务合同关系,主播作为违约方,需作出赔偿,为这类纠纷中法律关系的认定提供了参考借鉴。

平台经济还催生出新广告类型,如框架广告——客户在平台投放广告,并承诺完成一定的投放金额,金额越高,优惠越大。作为中间人的代理商为了招揽客户,会联合多方完成投放任务,即进行“拼框”。一起案件中,代理商就违反约定,将四家公司打包“拼框”,导致保证金被平台没收,从而与上级代理商及客户之间产生连锁纠纷。对此,法院提示,各级代理商一定要遵守平台规则,并向终端客户或远端代理商全面、及时披露信息,净化二级代理市场的商业风气。

  ◇  如何化解新型案件带来的审理难题  ◇  

记者从白皮书上看到,2021年至2023年,浦东法院共受理平台经济服务合同纠纷案件648件,案件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行业布局看,涉产品服务、线上公共服务、信息服务、软件服务的案件分别占比47.1%、19.0%、17.1%和16.8%。从案件标的额看,3年间平台经济服务合同纠纷案件标的额大幅提高,从2021年标的总额2.7亿元升至2023年的逾6亿元。

据介绍,这些案件呈现出瑕疵多样违约频发、请求合同解除较多、交易模式易引发争议等特点,部分案件还涉及国际国内规则冲突,对审理提出了不小挑战。

另据白皮书分析,平台作为汇集多主体、多资源的虚拟交易场所,运营模式不够规范,如部分平台自认只是“中介”, 拒绝承担主动监管责任。同时,还存在一些小微企业风险控制能力不足、行业指引标准存在欠缺、协同监管机制尚未完善等问题。

为更好护航平台经济行稳致远,白皮书建议,强化合同管理、降低经营风险;立足行业自治、建立标准体系;落实平台责任、消解内生纠纷;推进线上监管、构建协同机制;完善多元解纷、提升跨境效能。

当天,浦东法院还联合区工商联举行了“司法保障民企健康发展调研座谈会”,零距离、面对面倾听企业代表声音,共同探讨如何加强司法保障,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更大力量。企业代表表示,在平台经济领域矛盾纠纷日益凸显的当下,浦东法院发布相关白皮书和典型案例,并组织研讨交流,精准把握企业司法服务需求,树规则、提建议,有助于进一步提振企业做优做大做强的信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