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膺担当 进博有我|城建职院80名“小叶子”将出征,他们与进博有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从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获悉,第七届进博会该校将有80名“城·心”小叶子出征。有纪念款徽章套组设计师,有社交媒体圈留言区“换pin达人”,有多才多艺的退伍大学生,也有在进博圆导演梦的大学生。
据该校团委介绍,此次的“小叶子”中有会期志愿者73名,储备志愿者5名,辅助管理岗2名。其中,“二年级小叶子”20名,“一年级小叶子”60名。
※ 这些二年级小叶子赴去年之约 ※
杨子杰
来自城建职院人工智能应用学院22大数据一班的杨子杰是一名“二年级小叶子”。
今年第二次出征进博,他打算带上专业的摄影摄像设备和精心筹划的视频脚本。“去年,我亲自感受了这场国际盛会。这次重返进博会,不仅是为了赴去年的约定,更是为了实现我心中深藏多年的导演梦。”
杨子杰的导演梦始于大一刚步入校园时收到的摄影社招新的通知。平常喜欢记录生活、酷爱拍摄美景的他成功通过面试。在社团里他学会了无人机摄影、剪辑视频、修图等技能。一年后他成为“城·影”团队奉贤校区的负责人,开始将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给学弟学妹们,带领团队荣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23年上海市高校“活力社团”。
“前年我们看到了学长们制作的名为《绽放》的进博视频,让我对进博充满了向往。今年终于有了这样的一个机会。我将带着自己的学弟学妹们在这次进博定格下小叶子们志愿青春的精彩瞬间,用我们的镜头讲好城建的进博故事。”杨子杰说。
孙志强
和杨子杰一样,该校人工智能应用学院22人工智能1班的孙志强也是“二年级小叶子”。
孙志强和进博会的渊源始于大一进校。可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参加面试,与进博会失之交臂。从此,“进博”两个字在他心中播下了种子。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博览会中,他担任辅助管理岗志愿者,协助老师进行“城•心”小叶子组织管理及后勤保障工作。
“去年的进博会结束后,大家更喜欢叫我‘换pin’优秀选手。”原来,他一直活跃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青春城院阿侠说”官方平台,成为首批获得“城院红色文创限量徽章”“进宝MBTI徽章盲盒”“进宝非遗书签套装”等的小叶子。
从去年的“换pin优秀选手”今年进阶成为“徽章all in男孩”。孙志强认为,交换徽章既是开心娱乐方式,也是高校、展商、工作人员等不同群体、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换。“通过交换徽章,我们可以收获更多友谊,寻找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今年,孙志强将在第七届进博会中担任组团观展岗位学生负责人。在他看来,这既是责任,同样也是一份荣誉。
陆逸周
同为二年级“小叶子”的陆逸周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是一名“小叶子”体验官,用青春视角记录年轻人眼中的进博会。白天,奔波于各大场馆之间,捕捉美好瞬间;晚上回校后,挑选素材、剪辑视频、整理照片,只为呈现出最好的青年风采和中国形象。
怀揣对进博的热爱,对志愿服务的热忱,在第七届进博会开幕前夕,陆逸周发挥专业特长,与同伴张雨婷一起设计完成了“进博x城建七周年纪念款徽章套组”。此套作品分为先导款——“青春城院的告白”国庆红色数字拼接徽章,以及纪念款——“共赴七年之约”进博X城建数字拼接+城院角落徽章套组。
“在进博×城建数字拼接徽章的设计中,以阿拉伯数字7作为徽章主体轮廓,将城院的标志性建筑、吉祥物、校花等元素与进宝,国家会展中心嵌入其中。在色彩上选用了代表四季的粉绿黄蓝,象征着城建与进博七年来携手同向同行的青春约定。”
※ 退役复学后她如愿成为“小叶子” ※
张婧懿
原2021级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学生张婧懿大一毕业后,于2022年9月入伍服役。服役期间,她从事文书、话务员、传真员,同时担任文艺骨干,参与文艺轻骑兵等工作。2024年9月退役复学至2023级23市政工程技术1班。
张婧懿告诉记者,自己的爷爷、外公都曾是军人。从小崇拜阅兵仪式中的女兵的她,希望有一天能像她们一样保家卫国。当了解到学校征兵的信息,看了上海市的征兵宣传片后,自己便和父母商量参军入伍,家人们虽然有不舍,但还是鼓励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最早了解到进博会是张婧懿高中时,当从新闻或网上了解到进博会时,一直觉得能参与进博会是一个梦。“当时我感觉能参与进博会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张婧懿回忆说。
大一时当发现可以报名成为“小叶子”时,张婧懿很激动,但因故错过了第一次报名机会。在大一时她就立下了一个flag:明年进博会一定参加。谁知大一结束后在2022年她就入伍了。但之后她仍持续关注进博会,了解作为进博会志愿者能做什么。“我也通过学校的公众号了解到同学们在进博会中的工作,从‘小叶子’们的反馈,也看得出大家的工作体验感很棒,收获满满。入伍两年,但我每年都会看有关进博会的新闻。我们的‘一日生活制度’中,有一项是每晚观看新闻联播,这两年我一直向身边的战友宣传进博会。今年退伍前还暗暗定下小目标:退伍复学后一定要尝试进博会志愿者的选拔。”
她认为,进博会的志愿者工作对自己来说不仅是拓宽自己的视野,见世面涨见识,更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炼与考验,尽自己所能帮助大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通过交流学习,也能发现身边每位志愿者身上的闪光点,提升自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