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别误读了“捡垃圾”人生的意义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约评论员 唐骋华
日前,一个名叫武楷斯的95后火了。据媒体报道,武楷斯系985院校法律系高材生,毕业后放弃高薪工作,热衷于捡垃圾、收旧物。如今,他已经开了4家旧物店,拥有300平米的旧货仓库,并且实现了“财务自由”。这番独特的经历引起了争议。有人为武楷斯摆脱内耗、不焦虑、不迷惘点赞,甚至表示羡慕。但也有人认为其行为荒唐,质疑“高学历收废品是学历浪费”。
首先要明确,相关报道中出现的“捡垃圾”“收破烂”“收废品”等高频词并不准确。事实上武楷斯起家靠的是收旧物,旧物不同于废品,它包含家具、古董等有一定价值的物品,这才是盈利点,也是创业基础。其次从行业角度讲,武楷斯的成功也是特例。当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超过9万家、从业人员约1300万,而能像武楷斯那样实现财务自由的,恐怕百无其一。
因此,某些自媒体为了赚取流量,片面强调“985毕业生靠捡垃圾实现财务自由”,不仅有误导受众之嫌,更是刻意制造焦虑。而这,又和武楷斯经历中所传递出的反焦虑、反内卷意味背道而驰。
武楷斯真正给当代人,尤其当代年轻人的启示是,他遵从内心的价值取向,以一种自洽自在的精神自觉,活出不一样的活法,拥有更丰富的人生。
武楷斯家境平平,儿时经常随父母换城市居住。为节省开支,每搬到一个新城市,父母总会购买二手商品,如沙发、洗衣机、电视机等。这种家境出身的孩子,往往被认为要靠高考改变命运,上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武楷斯是有能力的,考入985院校法律系就是证明,但他并没有被985院校身份捆绑住,也没有被世俗观念里的“好工作”定义束缚住,而是听从内心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找出路。什么出路?二手商品。当年他就能从父母购买的二手商品中体会到无穷乐趣,这成为走上收旧物之路的起点,别人的垃圾和废品,到他手里就变成了“珍品”。
因为干的是自己喜欢、让自己舒服的事,所以从武楷斯那里,完全听不到吐槽。即便在收入捉襟见肘,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那几年,武楷斯也是乐观轻松的。当今之时,这种职业和生活的高度和谐统一,是相当难得的。这也是人们欣赏武楷斯的原因——他体现出的价值不在于回收旧物本身,而是自始至终遵从内心的召唤,坚守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这恰恰是很多人想做而做不到的。
不过,武楷斯毕竟是名校高材生,投身于回收旧物,是否意味着从前走错了路,或者“学历浪费”?不能这样看。武楷斯能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脱颖而出,离不开高等教育带来的视野和学识。何况,他从来未曾离开本专业。他一直给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援助,帮助劳动者解决劳务纠纷,还多次在网上发表普法文章。凡此种种,充分体现了一个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
值得欣慰的是,从当年因卖猪肉而引发争论的“北大屠夫”陆步轩,到今天的985高材生武楷斯,社会对不同人生选择和生活方式的包容度逐渐提高。这不仅体现在对个体追求的尊重上,更反映在对多元价值观的认可上。无论是选择传统的职业道路,还是像武楷斯这样不走寻常路,社会都给予了理解和支持。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去生活,而不同的人生路径塑造的多样性,本就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约评论员 唐骋华
编辑:周晓 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