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让“村”变“城”,他们正为城市更新注入新动力
2024-10-2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将老旧的房屋改造成崭新的居室,增添绿地、修缮道路,在宝山,“城中村”改造项目第一批接近收尾,而第二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前后共10个“城中村”,项目认定、启动动迁、开发建设……宝山区“两旧一村”改造工作专班办公室为之努力的,是个大工程。

  ◇  积极建设新家园,项目热火朝天进行中  ◇  

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一片片推倒完毕、正待建设的土地,透过围栏,可看到工地上吊车正卖力工作,而在不远处的路段,已建好的新家园,人流正在通过……而这,只是宝山区第二轮“城中村”改造中的东街村点位。在宝山区的别处,正有多个项目同时开动,积极建设中。

这一颇为庞大的项目,正是由宝山区“两旧一村”改造工作专班办公室来负责推进、协调。宝山区“两旧一村”改造工作专班办公室工作人员以80、90后为主导,是一支较为年轻的队伍。而作为跟进“城中村”改造项目已久的一份子,这群青年已对项目了如指掌。

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第一轮“城中村”改造共6个项目,包括大场镇联东村、大场镇场中村、顾村镇老集镇、顾村镇杨邢宅、杨行镇西街、庙行镇康家村。而第二轮“城中村”改造项目则有4个,为杨行镇杨行东街项目、顾村镇胡庄村胡庄东、西生产队、大场镇场南村项目(龙珠苑)项目和顾村镇星星村、谭杨村“城中村”项目。自新一轮“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开始,宝山区的4个项目在办公室的积极协调下,2023年已全部完成了项目认定。

具体改造成果如何呢?进入宝山区改造项目其中一个点位的某间完工小区,一栋栋单元楼鳞次栉比,即具有城市气息。踏进毛坯房,窗口正对准外面的绿化带,可呼吸到植被送来的新鲜空气。除此以外,学校、道路、公共绿地、体育馆、社区文化中心、养老院……这些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和过去的老旧居所有天壤之别。

“第一轮项目的改造动迁已基本完成,后续完善市政公建配套设施,完成剩余地块的出让,并加快项目收尾工作。第二轮项目在项目认定后,等待后续开发。”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道。

  ◇  在改造中注入新生代行业力量,提供机制保障  ◇  

谈到接下来即将进行的第二轮的“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项目构想还在进一步升级,未来,他们考虑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房地产开发,还要让“城中村”年轻化,进行“产城融合”,注入新生代行业的科技力量。比如2023年认定的顾村镇星星村、谭杨村项目,就正位于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左右两翼,项目打算按规划新增研发用地14公顷、科研用房41万平方米,并为其引入机器人产业上下游龙头企业,促进“补链”和“延链”。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保证“城中村”改造顺利推进,提高建设品质,宝山区“两旧一村”改造工作专班办公室还设置了体质机制保障。比如“城中村”第一轮改造时,办公室就特意采取了“一个专班、一个‘大本’、一个资金渠道”的模式。在具体操作上,成立了区“两旧一村”改造工作专班,对推进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统筹协调。为了更好地把控资金,平衡方案,进行了项目整体投资估算,结合年度政府投资计划,按建设进度有效把控资金支出,确保项目开发节奏。同时,还单立资金账本,制定区级层面“1+X”管理机制,形成全区统一的管理操作模式,以帮助实现“城中村”项目资金收支整体循环。

当然,在改造中,尽管有了大致的规划,但项目需要考虑的细节还很多,像是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中。如道路设计,通讯、电力、雨水、污水、中环线规划等,皆是如此。“得考虑地名规划,道路需要命名,如果道路不名命,会发生地块出去了,却没有门牌号的情况;做小区的概念,不仅是把居民分配进去,还要给他们做好配套设施,提供给居民宜人的居住环境,考虑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一位负责具体改造的工作人员说道。也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经验总结中,“城中村”项目改造得以变得更完善。

让“村”变成“城”,接下来,宝山区“两旧一村”改造工作专班办公室将继续协调、推进,助力城市更新,促使旧村在新时代下焕发新活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