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携手国潮,回力十二款非遗元素创新运动鞋首次亮相
以非遗为灵感的十二款创新运动鞋设计亮相。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完全由竹编制作而成的鞋子、足足打样八次调制鞋身上的景泰蓝蓝色、在羌族家族服饰的羊图腾上找到羊年灵感……近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共同发布了以非遗为灵感的十二款创新运动鞋设计,来自全国十省十二项的非遗技艺在现代潮流中焕新活力,共同探索当代非遗传承与活化的新路径。
未来至少有10%的非遗项目投入市场
“我们与多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进行了合作,这些传承人给予了作品很多的指导意见。”非遗100+项目负责人宋天颐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讲师,她告诉记者,设计过程中充满了有趣的故事。
比如设计师成章在进行阿坝羌绣创新设计的时候,关注到羌族十分崇拜羊图腾,正值2027年是回力百年,那一年也正是羊年,羊元素成为了设计师与品牌方关注的焦点,设计师在传承人收藏的一件家族服饰上找到了最终灵感;东阳竹编传承人何红兵在设计师的设计方案基础上,利用自己的精湛技艺将原本局部使用的竹编工艺呈现为整鞋使用,将竹子劈成极细的竹丝进行编织,完成了一双全部由竹编制作的鞋子;青年设计师朱琳主设的景泰蓝创新运动鞋,景泰蓝蓝色在运动鞋的打样做了足足8次,设计师不断与品牌方和工厂沟通,力求一定要呈现出景泰蓝之美。
最终发布会迎来了十二款非遗创新球鞋的发布,其中包括了以海盐滚灯、惠山泥塑、东阳竹编、崇明土布为代表的长三角非遗,以新疆艾德莱斯绸、阿坝羌绣、佤族织锦为代表的上海援建地区非遗,以及景泰蓝、唐三彩、赫哲族鱼皮等。宋天颐介绍,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上海回力品牌携手共建的“中国非遗传承与活化非遗100+”运动潮流品牌创新设计研发项目中,至少有10%的项目会投入市场。
AI推动文化传承的设计创新路径
此次设计要求在两周时间内将非遗在回力经典565、wb-1等运动鞋款式上进行融合创新设计。宋天颐介绍,设计成果的呈现依托于2023-2024学年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研究生夏季学期设计实践课程建设,两周课程中共产生18项设计成果,“这些成果除了在非遗创新设计方面具备较高水平,在完成过程中也采用了新的AI时代语言工具进行辅助设计,创新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引导青年设计师正确使用AI工具,倡导创新性、有效性、原创性的设计理念。”
宋天颐表示,时间紧凑、目标明确,是利用AI语言工具的最佳时机。青年设计师利用Midjourney、ChatGPT、文心一言等AI工具,将简短的文本描述通过AI算法就能生成高质量的视觉图像,设计师还可以对生成图像进一步优化以确保更加精准设计,比如不断将文本中的描述向具体化、风格化去演进,通过对AI语言工具进行训练让生成图片的精准度不断提升。宋天颐表示,这些成果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都离不开AI语言工具的介入,数字工具推动了数字时代中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据悉,上大美院与上海回力预计未来三年将100项中国传统非遗文化融入时尚运动产品之中。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