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沪开幕,今年的舞台不仅仅在会场内
2024-10-2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 

滴水湖畔,再次汇集起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10月25日上午,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位于临港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开幕,并隆重举行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颁奖典礼。今年的顶科论坛,这些科学界的“顶流”们舞台还不仅仅局限于会场内,首次走进了沪上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等,与青年人面对面交流。

  参会者中有诺奖得主,也有科学青少年  

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办,鹏瑞公益基金联合主办,举办6届至今与会诺奖得主累计超过250人次,中国两院院士超过150人次,全球杰出青年科学家超过750人次。

今年的论坛邀请了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位科学家来到上海,其中包括了11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50余位海外顶尖科学家、40余位中国两院院士及资深科学家,以及约100位中外优秀青年科学家。“最强大脑”们以论坛为纽带,通过对话交流,增进国际合作,促进科学发展。

今天的开幕式就成为顶尖科学家们思想“交锋”的舞台。5位顶尖科学家代表发表开幕式主旨演讲,他们是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多个物理理论奠基人之一大卫·格罗斯教授,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端粒酶发现者卡罗尔·格雷德教授,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教授,202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得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乔杰教授,荣获202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殊荣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薛其坤教授,他们带来了全球科学前沿动态及科技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瞻性思辨。

本届论坛以“卓越科学 创新致成(Excellence in Science)”为年度主题。在今天起的3天里,一批卓越科学家“新面孔”也将在2024顶科论坛分享新成果、贡献新思考。包括两位2023年沃尔夫化学奖得主和两位2024年生命科学突破奖得主。多位卓越华人科学家也将首次亮相2024顶科论坛。其中包括前述提及的RNA表观遗传学开创者、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樊文飞教授,有望战胜乳腺癌等几种常见癌症的普林斯顿大学康毅滨教授等。

记者还了解到,2024顶科论坛继续打造全球青年科学家主场、凝聚科研新生力量。论坛吸引80余位卓越青年科学家参会,其中首次参会的逾50位。通过参会青科,顶科论坛链接了30余个全球顶尖的科研机构,如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魏茨曼科学研究所、Meta以及一批全球顶尖高校。

践行“扶持青年成长”使命,科学青少年是顶科论坛一直关注的群体,培养拔尖人才也是顶科论坛长期探索的课题。本届论坛标志性的“科学T大会”早在7月3日就开始了全国海选活动,通过生命科学、智能科学和物质科学领域的三大挑战性问题,遴选出一百位具有强烈好奇心与科学梦想的Sci-ter现场参会。世界顶尖科学家、全球卓越青年科学家言传身教,志同道合的科学伙伴互相激发,在生动的“科学第一课”和热烈的“桌布论坛”之后,Sci-ter们将完成一场科学思维的跃迁。

  大奖获得者首次走入高校,成为青年人追的“星”  

今天上午的开幕式上,新晋2024顶科协奖“智能科学或数学奖”得主、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乔恩·克莱因伯格(Jon Kleinberg)和新晋顶科协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得主、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杰瑞米·内森斯(Jeremy Nathans)也接过了他们的奖杯。

这一次是内森斯教授首次来到中国,也是克莱因伯格教授首次来到上海。记者了解到,在参加顶尖科学家论坛之前,他们已经在沪参与了丰富的学术报告与交流活动,尤其是到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多所沪上高校,与青年学子们面对面交流。这也是顶科论坛首次将获奖者学术交流活动和前沿讲堂带入更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学校园。

算法能改变人类行为吗?10月23日,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同心楼报告厅,乔恩·克莱因伯格教授以算法作为当下环境的创作者和算法作为强大的合作伙伴两个角度,深入剖析了社交媒体上的数据如何解释与改变人们的行为,详细介绍了使用算法构建用户偏好不一致模型的方法。

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报告厅,杰瑞米·内森斯教授则提出这些问题:人们为什么能看见颜色?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易患色盲症?他回顾了颜色视觉奥秘的探索历程。他以自己的DNA测序结果为例,指出基因重组事件是人类色觉变异的根源,还对X染色体失活现象进行了详细讲解。

两位顶尖科学家还寄语同济师生,在科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好奇心、坚定自信心,尽情地去享受科学的乐趣,勇敢地去探索科学的魅力。

“面对面听他们讲述科学进步的力量,真的是追‘星’现场,非常有魅力,受益良多!”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鲁海洋说,乔恩·克莱因伯格教授的演讲有形象生动的类比和丰富的实践案例,揭示了算法不仅仅是冷冰冰的代码,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选择。“这场讲座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算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复杂作用。”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尹心洋则认为,这次分享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思考性别差异及其生物学根源。“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意识到自己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将有机会揭开更多关于人体运作方式的秘密,并将这些发现转化为实际应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更加激发了我在未来的研究生涯中继续探索的决心。”

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年教师杜博闻则表示,听完乔恩·克莱因伯格教授的讲座,自己深受启发。“在研究领域,我们不仅需要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到各类应用场景中去,同时也不能忽视智能算法的潜在风险。在算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算法,在利用算法带来便利的同时,警惕其潜在风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算法时代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