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人民城市 共享美好生活|按孩子们的建议来规划,这儿是乐园也是自然教育课堂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西起老沪闵路,东至龙吴路,北临外环高速,南至华泾路。过去,这儿是一片环城林带,而现在,它变成了一片绿意盎然的公园绿地。独特的生态环境,昆虫形状的游乐设施,寓教于乐的课堂……孩子们走入其中,享受着欢乐一刻,也无形中接受着自然的启蒙教育。10月25日,“我们的人民城市”系列专访走进西岸自然艺术公园,了解这一个被精心构建的自然教育课堂。
建造孩子们喜爱的公园,让孩子们自己提建议
走进西岸自然艺术公园,一片悠闲景象。广阔的绿色草坪上,秋千摇摇摆摆;道路边的休息椅上,妈妈带着孩子惬意地坐着;而不远处,年轻人正在平直的道路慢跑。“一个公园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对环境的态度和价值观,而其演进也象征着我们与自然关系的不断调整和深化。”上海市政总院景观院项目主创设计师贺文雨说。
西岸艺术公园总面积约30公顷左右,并特别关注儿童友好型示范,打造了以森虫秘境、树篱学校为核心的3公顷绿地。而为了让公园真的对儿童友好,更贴近孩子们的心愿,在公园动工前,贺文雨和团队在华泾镇街道的帮助下特意走进小学和幼儿园,询问孩子们心中想要的公园。有些孩子画出了毛毛虫,有些画出了昆虫,团队从中汲取灵感。同时,华泾镇街道还邀请了8所中小学共40位“小委员”参与了“儿童友好公园建设”议事活动。
像千足虫的椅子
“我们小组通过线上会议、问卷调查,发现大家很需要游戏的空间,所以提出了要有亲水平台,还要有沙滩,这样在离家很近的地方能玩到沙子,还要有可爱的蚕宝宝滑梯。”徐汇中学的张秩祯认真地回忆说。2年前,尚是6年级的他在暑假带着4位同学组成了“向日葵”小组,参加了议事活动,发表了自己的建议。
当走进公园,看到修建好的沙滩、滑梯,亲水平台,梦想一一成真,张秩祯十分惊讶,也很开心:“我以为这只是我们自己的畅想,没想到心愿真的能被实现。”
寓教于乐,让孩子们与自然更亲昵
实际上,西岸自然艺术公园不仅是儿童友好公园,还是个对自然友好的公园。在公园里,有各种昆虫形状的设施,如秋千是竹节虫形状,坐凳是千足虫形状。滑梯和沙坑是蝉蛹的形状。同时,公园开园以来,还面向孩子们举办了多场植物科普活动,如“植物种子的奥秘”“金秋迭变”等,帮助孩子们了解植物。
像竹节虫的秋千
许多家长主动带着孩子们参加,十分认可。家长袁旺尧便表示,来到公园,环境优美,设施也良好,既可以寓教于乐,也能亲近自然。通过公园设置的各种活动,孩子们能走进公园,认识和观察公园的各种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能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经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是植物有很多种,我知道大吴风草是绿色的,就像手那么大。玉簪花上的纹路就像公主的裙摆一样,真好看。”小朋友王卓之说,“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爱惜他们。”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比较有趣味性的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热爱和保护自然的种子。”徐汇区绿化管理中心公园科科长孙智婵说。她表示,在未来,根据儿童友好的需求,公园还会设置科普站点,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将自然体验、实践、教育和儿童娱乐融为一体。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自然教育云场景。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