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她的逆袭人生,世界顶尖科学家关注“她力量”
阮淑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
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进入第二日会程。10月26日下午,以“促进科学卓越的她力量”为主题的“她论坛”在临港中心举行,现场,不少女性科学家现身说法,希望以自身经历鼓励更多女性追求科学梦想。
从缺电的越南乡村走到全球太阳能前沿的逆袭人生
从缺电的越南乡村走到全球太阳能前沿,2023英国皇家化学会材料化学公开奖得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聚合物与有机固体中心主任阮淑娟现场分享了她的逆袭人生。
出生在越南乡村,度过了物质贫瘠的童年;举家移民美国,在社会底层艰难谋生;不懂英语,求学之路起步格外艰难,遑论进入实验室成为科研人员……即便如此,她也觉得应该“放手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参加今年的顶科论坛她论坛,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因为她希望用自己的故事激励更多人。
阮淑娟的家乡是越南内陆很常见的那种小村庄。“在16岁以前,我们的村子是没有电的。”阮淑娟小时候产生过一个奇妙的想法:“如果我能捕捉到阳光,把它装进一个罐子里,到了晚上照亮黑夜,我就可以看书或者做其他事情了。”艰难的生活没有消磨她的创造力,反而赋予了她更多的动力。四十多年不懈努力之后,作为全球太阳能电池新材料研究最前沿的科学家,阮淑娟已经实现了“捕捉阳光”的童年梦想。
21岁时移民去了美国,她做过很多工作。“我当时主要把重点放在学英语上。我知道我的人生绝不止现在这样。”四年后,她获得了圣莫尼卡社区学院的学士学位,并开始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学士学位。为了支付上学的费用,她在学校图书馆兼职工作,每天从下午17点工作到晚上22点。这点钱当然不够,她还在餐馆和美甲店做过兼职。
和贫穷相比,更难熬的还是被人轻视。1995年入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时,阮淑娟敲了很多实验室的门,申请进入实验室工作,但都被拒绝了,她只能在那里帮忙清洗实验用具和设备,理由是“研究工作不适合所有人,你应该专注于英语学习”。“但是我没有放弃,在这儿我也想跟年轻人说,不要放弃,总会有一扇门向你打开的,不要轻易地放弃。”在几乎敲遍所有实验室的门之后,她遇到了一位老师,后来成为了她的博士导师。
阮淑娟用3年时间拿到了学士学位,用1年时间拿到物理化学硕士学位,并继续在这里攻读博士。每周在实验室工作6天,每天的工作时长16小时,回家通常是凌晨2点。1年后,她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7名获得奖学金的优秀博士生之一;3年后,她累计发表19篇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
“我建议学生们就一切问题提出质疑”,哪怕有些天经地义的事情,比如为什么实验仪器应该被清洗?不清洗会怎样?如果玻璃器皿上有肥皂会发生什么反应?如果器皿被污染会导致什么……很多问题,都凝结了当年第一次申请实验室岗位失败、兼职清洗器皿期间的思考,如今变成了启发式的提问,“只有掌握了学习的过程,以后才能自己获取知识。”她说。
每个月一次,阮淑娟还会和世界各地的学生一对一连线,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他们都是素昧平生的硕士、博士,也有博士后。 “我在每个月会有一两个小时跟全球青年们进行交流,其中超过50%的人只在线上见过,去告诉年轻人一些信息。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给我写邮件。”阮淑娟表示,想给年轻人传递这样一些信息:“别人会抢走你的房子、车子,但抢不走你的知识,所以请尽量的多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建立有趣味的宏伟的梦想,不要让别人夺走你的梦想。如果我能做得到,你也能做得到。”
需要更多女性科学家的声音
“我们需要更多女性科学家。”在她论坛上,不少科学家表达了鼓励更多女性科学家开展科技创新,为科学带来积极能量的观点。
英国剑桥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MRC LMB)名誉课题组负责人丹妮拉·罗兹教授分享了一份来自欧盟的报告,报告显示,尽管有多项举措和政策来鼓励女性参与到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当中,但是性别差距仍然持续。女性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代表性仍然不足,尤其是在通信和相应的高级职位上。在一些高收入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女性的领域仍然过低。
在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后,她也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在学校的科学课上,她7岁的孙女需要画一位科学家。“然后她就画了我,用意大利语写了‘奶奶在边上‘,还给我画了眼镜,画了白色的工作服。最重要的是,我在她的内心也是科学家,所以她以后也想要成为科学家。”这个小故事让她感受到了每位女性都可以带来的力量。
1994年菲尔兹奖得主、南方科技大学杰曼诺夫数学中心主任埃菲·杰曼诺夫表示,他并不觉得所谓的男性和女性有什么不同。“我非常支持刚才所说的,我们需要更多的女性科学家们。”
上海瑞金医院副院长赵维莅教授表示:“作为女医生,我们可以提供得更多。比如作为一个女医生,我们可以很真实地表达出对患者的同感心、同理心,做女性医生也可以更加地关注患者,不仅仅是去治疗他们,同时也用最先进的技术帮助他们去更好地治愈。我们女性有更好的机会成为一名好医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凌锋长期和男性共事。她笑说:“我也领导了很多男性的神经医师,所以请大家忘记这种性别的差异。只要做到自己最好就好了,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我们都可以做到我们的最好,要相信自己。”
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莉泽·迈特纳课题组负责人阿鲁妮玛·拉伊认为,在科学能力之间,男女是没有性别差异的。“性别的确会影响到我们在实际实践领域的体验和经验,不能否认我们在科学领域实践操作方面会有不同,但我们的能力是相同的。比如女性通常来讲社交属性更强,更愿意和大家去打交道,更擅长在团队中工作,而不是单打独斗。”她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女性加入到科学的各个领域当中来。
德国魏茨曼研究所化学研究支持部科学专员伊利特·罗森赫克-戈尔迪安认为,女性和男性是有不同点,但在能力方面并没有不同,女性也有相应的优势,做自己都是有优势的。“比如说女性更不容易去放弃,更会坚持,更会去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更能够去做好自己。我们并没有比男性更好,但我们需要和男性共事,了解彼此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的合作,在各个领域,不仅仅是在科学领域,在各个领域都需要合作。”她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