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命的主角
2024-10-27 生活

青年报记者 冷梅/文  受访者/图

为什么是乌镇?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11天时光,聚光灯打在乌镇身上,这里成为欣赏世界水准戏剧高度的中国试验场。孟京辉说,“也不用想得那么高大上,你就来玩儿,尽情尽兴,纯感受就够了。”这里是一个给人喘息的人生“舞台”,允许随时随地,自由做梦。在乌镇戏剧节,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水乡用它的温柔余波包裹住所有人,也将现实生活中夹带的疲惫、劳累轻轻抚平,向世人回答了“我们为何需要戏剧”。

  就在当下,感受生命能量  

如果所谓生命的出口,除死亡的复唱之外别无他物,我们该如何自处?这正是今年乌镇戏剧节开幕大戏,来自波兰华沙新剧院的《我们走吧》所叙述的生命绝响。

舞台上,布景四方,犹如一个狭窄的暗室,其中羁押一些生、几场琐碎的死、几个不知生亦不明死的人。生命在这里轮番登场又猝然消逝,欲望在彼处剧烈上演,随即仓促结束。他们宛如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

《我们走吧》剧照。

在陡峭的生命之濒,戏剧大师克日什托夫·瓦里科夫斯基直面那些最为险峻的人类议题,叩问死亡与荒诞,流离与归属,他人与自我。作为当代欧洲顶尖的前卫戏剧导演之一,他将伟大剧作家汉诺赫·列文的黑色喜剧《旅人》加以改编,赋予其悲怆的历史弧线和色彩强烈的极致视听。

今年,来自全球11个国家的24部特邀剧目在乌镇呈现86场演出,同时18部青年竞演剧目,集青年之力,梦想扬帆;2000场古镇嘉年华,汇聚古今中外各种艺术形式,包罗万象;11场小镇对话、9个戏剧工作坊,与戏剧名家面对面,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探索;38场朗读会,以声音演绎经典文本,戏剧沁润古镇空间;戏剧市集重新定义生活的理想,音乐、电影、舞蹈、潮玩、装置、阅读、展览、快闪……不舍昼夜;今年,全新单元戏梦粮仓启程新十年,6部剧目45场演出,让剧场无处不在,让戏剧接了地气。

有趣的是,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感受当下,获得内心中的能量。演员刘奕君与蓝盈莹作为学生,一起参加了戏剧大师铃木忠志的表演工作坊。刘奕君说:“训练坊里,我的岁数应该是最大的,形体训练的强度很大,但很好,我坚持了下来。铃木忠志的训练法主要在于身体的控制力,让每一块肌肉,包括指尖都享受觉知。犹如一棵张开的生命树,让你从周边吸取能量。尤其作为演员,我们需要这种敏感。”在铃木忠志导演的作品《酒神》中,演员被突出,他们运用传统化的身体表演,精确的台词与舞台表达,燃烧全部能量,将自己完全融入戏剧当中。

这次,演员张震因为主演赖声川执导的《江/云·之/间》与乌镇结缘,在乌镇完成世界首演。他说:“来到乌镇的剧院感受很特别,话剧只有面对观众才能完整成立。观众细微的情绪变化,会带给我触动。特别在这个安逸又宁静的水乡,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很复杂,又有点惆怅,这是来自于戏中江滨柳的一些惆怅。”

  回望成长,发出灵魂回响  

38年前,赖声川的代表作《暗恋桃花源》在中国台北首演。作为一部戏剧教科书,这部作品通过悲喜两端解读了失落的爱情,以及中国人的乡愁。

38年后,《江/云·之/间》的往事在剧场里被重新补齐,它更是导演赖声川回望成长的一次重新出发。翻越时间长河,在洪流般不可抗拒的命运里,他回答了:何处是乡关?人的理想和幸福又在哪里?

《江/云·之/间》剧照。

《江/云·之/间》的舞台设计是状似“记忆盒”的多宫格,空间并置、时序参差,戏剧场景的共时性与历时性兼持。剧作的时空美与文学美,就潜藏在江滨柳与云之凡的书信往来当中。

演员张震与萧艾,是“初来乍到”的江滨柳和从往昔走来的云之凡,戏剧内外的人物机缘不言而喻。参与现场演唱的胡德夫,与赖声川结识于上世纪70年代,“那是一种老友间的默契”。

舞台上的胡德夫既是那段特殊时光的见证者,也是一个旁观者,他与剧中人交错重叠,却又意在点醒观众:这只是戏。真正深宏的创作视野,需要在观照个体痛苦的同时,与其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江/云·之/间》就是如此。它令人感到钝痛绵长,但其中剖白的口吻却很平静。

赖声川说:“云之凡在戏里有一句词,我希望观众能带走,她说:‘命运是客观的,而幸福是主观的’。”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艺术总监吕效平认为,其实,我们的生活离艺术一点都不远。你看开幕大戏《我们走吧》展现的就是普通人平庸的日常,是关于人类搞不定这个世界的嘲弄和忧伤。但是它被一束光照亮,这束光跟宗教、哲学,也包括艺术都是相通的。“我们心里一定要有诗,这首诗不是对自己的关注,而是要永远被这个世界吸引,被这个世界打动。”吕效平说。

青年报记者 冷梅/文 受访者/图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