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等的方式看待《诗经》,静安讲坛揭秘国学经典奥义
2024-10-29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近年国学大热,读传统文化经典已成很多读者的选择。诗人、评论家、《上海文化》杂志副主编张定浩10月28日做客“静安讲坛”,这次他用了近两个小时,与读者分享了他对《诗经》的看法,带领大家了解其中的诗意韵味和历史情感。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四书五经”中,《诗经》排在“五经”之首,足见其文化地位之重要。而在张定浩看来,《诗经》如此受到重视,不仅因为其文学水平高,也因其涉及面广。《诗经》所收录的诗歌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更有对爱情的热烈歌颂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就拿《诗经》中两首知名度颇高的《关雎》和《野有蔓草》来说。张定浩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诗句展开,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深入剖析了诗歌中蕴含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帮助读者们更深入地领略三千年前文字的韵味之美。

近年来一些学者也对包括《诗经》在内的“四书五经”一些国学经典提出过自己的看法,认为其中有的说法已经不合时宜,需要一分为二去看。对此,张定浩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我们应该以平等的方式对待诗歌,而不是将其神圣化或仰视,用膜拜的方式去分析和鉴赏,这样反而可能会割断诗歌和我们的交流。”

相较于完整地通读《诗经》,张定浩建议读者可以选读其中一些跟现代生活有所关联的诗歌作品入手,通过细读文本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智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词句疏通上。

作为静安的一个文化品牌,静安区图书馆和静安区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静安讲坛”邀请来自上海乃至全国的作家、学者、艺术家等文化名人做客,打造静安以文会友、互相交流的平台,为读者带来更多优雅的书卷气息和诗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