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魔术仅三年,中职生拿到“魔术界奥运会”入场券
赵羽佳在比赛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在9月下旬举行的2024年FISM Asian国际魔术联盟亚洲魔术大会上,上海市马戏学校2021级魔术班的赵羽佳与来自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7名选手同台竞技,最终成功拿到FISM总决赛入场券,明年,她将代表中国、代表上海远赴意大利都灵,与世界各地顶尖魔术师进行巅峰对决。
10月29日下午,第七届上海国际杂技教育论坛开幕,来自全国相关省市及加拿大(太阳马戏团)、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智利等国的嘉宾,围绕“新时代杂技人才培养”展开研讨。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本届论坛首次纳入了魔术师和滑稽演员的培养等课题。
赵羽佳(中)拿到“魔术界奥运会”入场券
从“魔术小白”到“小魔术师”只用三年
国际魔术联盟(FISM)是当今被世界魔术界公认的最具专业性、最具规模、权威的国际魔术组织,FISM世界魔术大赛每三年举行一次,被称为“魔术界奥运会”。2024年FISM Asian国际魔术联盟亚洲魔术大会的主体活动——亚洲魔术冠军赛,就是世界魔术冠军赛的亚洲区域预选赛。
此次到深圳比赛是赵羽佳第二次踏上这片“魔幻”热土,在2023年“第十届深圳'金魔童'少年魔术交流活动”中,她就斩获过“金魔童”冠军。
对于赵羽佳这次参赛,学校给予了全力支持,结合她的钢琴才艺,为她量身定制了全新的《音乐少女》节目,讲述了一个热爱钢琴的少女练琴遭遇瓶颈,偶然唤醒了藏在琴谱中的音符精灵,最终与音符精灵们一起完成了一曲华丽的乐章。
与去年比赛时相比,赵羽佳这次的比赛节目做了重大调整,魔术的球技、牌技等技巧手法都有展现,造型、舞美、服装等也全都翻新。舞台上,她表演细腻、技巧熟练、动作干脆,充分展现了当代学生的阳光和自信,最终成功拿到了明年FISM总决赛的入场券。
“她是此次亚洲赛区拿到明年总决赛入场券的年龄最小的选手,也是我们学校招收的第一届魔术方向的学生。”上海市马戏学校校长、上海杂技团团长梁弘钧介绍说,上海马戏学校2021年正式招收“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魔术方向学生,是全国艺术类中职校中唯一开设魔术专业方向的学校。
出生于2008年的赵羽佳今年只有16岁,练魔术也仅三年。13岁时,赵羽佳偶然认识了一个魔术启蒙老师,觉得魔术非常有意思,就开始跟着老师学习,后来得知上海市马戏学校开始招收魔术专业,她毅然选择了报考。学习魔术,少不了苦练,和其他同学一样,赵羽佳平时练习非常刻苦,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还非常爱动脑筋,善于问问题,在节目创排、表演过程中经常提出自己的想法。正是凭借着能吃苦、爱钻研的劲头,短短三年,赵羽佳就从“魔术小白”成长为了“小魔术师”。此次比赛中,她的精彩表现不仅代表了上海市马戏学校魔术专业丰硕的教学成果,更展现了上海魔术的青春朝气和蓬勃发展。
赵羽佳日常训练
各地文旅市场繁荣,优秀杂技人才缺口大
中国作为杂技大国,拥有着光辉灿烂的杂技历史,历来是世界马戏杂技不可或缺的一环。“杂技这个学科,下面分了杂技专业、驯兽专业、滑稽专业、魔术专业等几个专业。”梁弘钧介绍说,作为上海四所艺术类中职之一,也是上海唯一的杂技魔术类专业学校,上海市马戏学校一直承担着上海杂技人才乃至全国杂技人才培养的任务,接下来还要承担起培养国际杂技人才的责任,“在培育杂技马戏人才的过程中,我们获得的国际国内奖项也是最多的,可以说成果非常丰硕。”
在文旅市场中,杂技人才是“六边形战士”,是非常稀缺的。随着各地大力推进文旅商一体化,大力开展文旅项目、文旅演艺,杂技人才的缺口也越来越明显。“上海地处的位置,东西文化交融,传统、时尚并荣,我们培养的学生也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表现力,所以全国其他地方也愿意送学生到我们这里来培养,希望出来的演员能更好地符合现在实际演艺的需求。“梁弘钧透露,上海市马戏学校每年的招生人数在20人左右,每四年还会有一个委托班,“学校的规模在150-200个学生,现在已经在饱和线上了。”
为了更好地培养杂技人才,近年来,上海市马戏学校提出了“学、练、演、赛、创”一体化教学模式。其中,学习是根本,而在学习过程中,作为艺术类学生苦练也少不了。“然后就是演出,在学校期间我们就不断给学生创造演出机会,让他们与舞台有更近距离的接触,在学生期间就树立强烈的演员意识和舞台感。”梁弘钧说,学校还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赛场,近三年里,魔术班、杂技班在全国和世界各类赛场上都拿到了很好的成绩。通过这些比赛,学生感受到了艺术的氛围,也与高出他们很多水平和年龄的同行去竞争,进而有了目标、方向,也更加自信。“‘创’就是创新,表演类的学校都会排毕业大戏,我们魔术班、杂技班也计划创排毕业大戏,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学生也能更快成长,展现创新能力、创造思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