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龙居民区基层治理:植入现代生活方式,增强居民幸福感
2024-10-31 上海

青年报 杨颖

“社区基层治理”,这个概念中到底有多少内容?有多少目标等待着社区干部去实现、去探索?黄浦区打浦桥街道在推动社区基层治理过程中,带领社区干部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涌现了很多各具特色的典型案例。其中,汇龙居民区就通过探索将现代科技和现代生活方式融入社区基层治理,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形成了基层治理的新思路。

“LEED”金奖有多少含金量

汇龙居民区的基层治理工作用“时尚”和“前卫”来形容是比较适合的。时下,社区微更新、微改造层出不穷,这里辟出一块小绿地,那里增加一个座椅,大家都冲着环境美化和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去。而汇龙居民区一出手就搞了件大事:申请并通过国际LEEDv4.1既有社区金级认证。

这一消息让人很难不震惊,因为“LEED”是一项针对建筑与社区环保生态的国际性高等级认证,为了通过这一认证,很多建筑从设计开始,就将各种绿色低碳的技术应用上去。而汇龙社区是一个建成已21年的商品房小区,将21年前建设的各项基础设施改造得符合国际LEEDv4.1标准,先不说工程量,仅就基层管理者对LEED认证标准和对小区设施的熟悉程度就让人叹为观止。

但是,汇龙居民区党总支硬是带领着居民和志愿者,通过对社区的微更新,达到了国际LEEDv4.1既有社区金级认证标准,成为当年全球第二、亚洲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小区。

走进汇龙新城,你会被一个巨大的中心花园吸引,而很多小“秘密”就藏在花园里。中心花园的一角有一个景观鱼池,他们巧妙地将鱼池与雨水收集池贯通,这样,收集的雨水便可以养鱼浇花,实现了雨水的高效循环利用,减少了水资源的使用。

他们对社区部分绿化带的土壤进行实时监测,这也成为小区生态建设的一个亮点,一旦发现土壤异常,便可以进行干预。同时,为了改善土质,他们还设计了蚯蚓塔,通过放养蚯蚓,达到土质的自然改善,减少了化肥运用,实现了绿化土壤的有机更新。

除了硬件,居民区党总支还下功夫抓软件,他们组织居民讨论编订了《汇龙居民区睦邻文明手册》,提高居民的节能减碳意识,规范居民的日常行为规范。

类似的“小”设计很多,一项项叠加起来,达到了国际LEEDv4.1认证既有社区标准的要求。于是,汇龙新城便有了这样一个超级“时尚”的殊荣。

还老年人“手机权力”

汇龙居民区基层治理的“时尚”是刻在基因里的。围绕社区居民服务,各居民区纷纷出台各种便民措施,有的在老年居民就餐上做文章,提高餐食质量,降低餐食价格,对有需要的居民送餐上门。有的在出行上做文章,特别是没有加装电梯的楼宇,寻找爬楼机等替代产品,发动志愿者提供服务。有的在硬件上下功夫,在楼道里或小区里增设座椅,让居民可以歇歇脚。而汇龙居民区却又有与众不同的举措,他们动员志愿者和合作共建单位,编撰了一本小册子:《给爸妈的亲情手机小课堂》。

随着科技进步,人们越来越多的生活需求通过手机实现,而手机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绑定的内容不断增加,很多习惯了传统生活方式的老年人日益感到被现代生活边缘化了:老年人习惯在马路边上扬招叫车,但现在的出租车大多通过平台接单;老年人习惯现金支付,但一些商铺已经找不出零钱了;医院挂号可以手机预约,不会用手机的老年人只能花大量的时间去排队。

虽然也有人呼吁为老年人保留一些传统的生活习惯,但科技的进步不会停下来。汇龙居民区党总支看到了这一点,便有了教老年人学会用手机的策划。党总支书记丁文亮告诉记者,在组织编写这本册子时,给各方参与者的要求只有一个:尽量简单。他们将说明文字精简再精简,力求用最简单的语句,将智能手机的使用方式讲明白,印刷时,要求字体适当放大,方便老年人阅读。

这本智能手机使用小册子,围绕交通出行、预约挂号、生活缴费、政务办理、社交学习等功能模块,力求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同时,他们还和学校合作,招募青少年志愿者,手把手教老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

今年4月,这一实践案例成功入选《上海“数字伙伴计划”发展报告(2021-2023)》。

社区生活与“AI”没有距离

“AI”现在是一个非常热的词语,但很多人还是觉得,AI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相关度并不高。但是,汇龙居民区党总支却把AI 用到了为居民提供深度服务上了。

如果你是汇龙新城的居民,只要打开已关注的“汇龙绿色健康生活”公众号,轻点对话框,输入想了解的健康问题,就可以得到便捷准确的健康咨询服务。这款“AI健康管家”一问世就受到了居民的欢迎,从9月份上线试运行至今已有408人关注。

丁文亮告诉记者,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但庞杂,而对于占小区人口31%的老年居民来说,健康资讯是他们最为关注的,如何用正确的信息引导他们,给他们贴心的咨询服务,也应该是社区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

记者好奇地问丁书记:“AI健康管家”是哪家合作公司做的?却不料得到了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答案:这是丁文亮和他的小伙伴们DIY的结果。丁文亮说,社区工作经费有限,做这样一款软件至少一两万,因此,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就去买来图书教程,一边学,一边做,最终完成了这么一个智能化程度很高的应用软件。

在丁文亮和他的团队眼中,居民区工作远远不止于婆婆妈妈家长里短,帮助社区居民适应当下飞速发展的现代生活,让每个人都搭上现代科技的快车,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也是社区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

​青年报 杨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