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进博共成长|从巴黎奥运会到进博会,志愿服务的热情始终在
2024-11-0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 施培琦/视频  

7月的巴黎奥运会上,来自上海的00后姑娘许婧怡是奥运会志愿者,并“人品爆棚”成为了中国队的引导志愿者。四个月后,她站上了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舞台,成为一名“一年级小叶子”。半年里两次国际重大盛会的志愿者经历,让这名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的学生信心满满,“趁着巴黎奥运会的记忆还在,对志愿服务的热情也在,就顺着势头来为进博会服务。”

服务巴黎奥运会时,也聊到进博会话题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者上岗宣誓仪式暨志愿者临时党、团组织成立仪式上,有五名“一年级小叶子”代表作为领誓人带领全场进博会志愿者,齐声喊出铮铮誓言。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志愿者许婧怡是其中之一。“为了完成这次领誓任务,我花了很多时间准备,无论是语音语调,还是整个人的仪态,都力求做到最好。”

笑容明媚,说话大方得体,上海小囡许婧怡进入大学后逐步接触志愿工作,了解志愿精神。就在7月的巴黎奥运会上,她成了上海法盟在上海选拔出的两位巴黎奥运志愿者之一,并“人品爆棚”踩中了三次随机分配的机会,成为了中国队的引导志愿者。怀着激动的心情,许婧怡为中国队执牌,引导中国队登船,认真负责地完成了整个引导工作,心中也倍感骄傲自豪。

巴黎奥运会开幕后,许婧怡最主要的工作是对接埃塞俄比亚代表团,了解他们所需,做好翻译工作。在得知她来自中国上海后,代表团的一位官员还特别热情地提到了进博会。“他告诉我,自己一直想带着家人来中国看看,也想来上海。特别有一年差点就能来上海参加进博会了,但因为家庭原因最终没能成行,觉得实在遗憾。”许婧怡听闻后,也跟对方分享说,上海各个高校会组织热衷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成为进博会志愿者,“作为上海人,我也热情地欢迎他下次来上海,在进博会上相见。”

正因为服务巴黎奥运会时发生的这段对话,让今年已经大四的许婧怡更想来到进博会现场,为盛会贡献力量。“大二时还没有机会成为‘小叶子’,大三时我又在法国里昂政治学院做交流,今年趁着本科最后一年,应该抓住机会了。”她满怀期待地报名了今年的进博会志愿者。

希望能发挥语言所长,也认识更多新朋友

对志愿者的印象,许婧怡提起了2010年世博会,虽然当时她年纪尚小,却跟着父母逛过好几次世博会,还被志愿者“小白菜”帮助过。当时她觉得,志愿者哥哥、姐姐都很热情,懂得很多。

2018年,上海举办首届进博会时,许婧怡正读高中,她从新闻里了解到进博会的盛况,庞大的展厅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展品,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小叶子”那套红色西装,“红西装非常显眼,很多新闻图里一眼就能看到志愿者在岗位上工作。”所以当参加宣誓仪式,第一次穿上属于“小叶子”的红色西装时,许婧怡切身感受到了属于“小叶子”的美丽、自信和朝气。

许婧怡是个认真负责的姑娘,当时参加巴黎奥运会志愿者选拔,从简历筛选到动机性撰写,再到最具挑战的中英法三语30分钟面试环节,她准备了十几页的文稿。而面对进博会,她深知需要做更多准备。此前她从未去过进博会举办地国展中心,如今她已经根据辅导材料、网上信息、询问有经验的“小叶子”以及巡馆实训,基本搞清了国展中心0米层、8米层和16米层展馆的分布情况,对洗手间、餐厅等也做了位置和路线研究。当然,擅长法语的她更期待能在进博会现场,用中英法三种语言为进博服务。

第七届进博会开幕已进入倒计时,许婧怡整理着服装、证件等与“小叶子”有关的装备,心中已经有了底,“巴黎奥运会期间,我遇到了各个年龄层的志愿者,有18岁青年,也有白发老人,每一个人的勤恳服务,让我感受到志愿服务不单单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更是一种拧成一股绳的集体观念的表现。希望这次在进博会舞台上,我也能发挥自己语言的优势,认识更多新朋友,大家一起发光发热,为国家盛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 施培琦/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