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大小剧场热演不断,这些好戏口碑爆棚
2024-11-03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吃土,淋雨,滚泥坑……11月1日、2日晚,当享誉全球的德国邵宾纳剧院《哈姆雷特》在杨浦YOUNG剧场惊艳亮相,上海观众跟随这个“最疯癫”的哈姆雷特血脉喷张。看完首演的上海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邵宾纳的哈姆雷特太癫了!但又是如此忠于莎士比亚的原著,太迷人了!”

11月1日到11月24日,一场客观真实和主观真相的较量,也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小剧场的舞台上展开。《事实的有效期》这部获奖作品因其激烈的交锋和表演爆发力成为近来爆款力作。本周末,上海各大剧场好戏接力,为申城的“艺术指数”持续贡献热度。

  ※ 德国戏剧“梦之队”首次来沪 ※  

继去年口碑爆棚的柏林剧团偶剧《布莱希特的鬼魂》之后,YOUNG剧场2024秋是国际戏剧季再次邀请到了柏林顶尖的五大剧团之一,因极具当代实验语言而享誉全球的邵宾纳剧院的两部重量级作品:奥斯特玛雅作品《哈姆雷特》、米洛·劳与乌斯娜拉蒂作品《每一个女人》。两部作品分别于11月1日-3日、11月8日-10日亮相YOUNG剧场,完成上海首演。

作为2024秋是国际戏剧季的亮点,两部风格全然不同的邵宾纳剧院作品,既汇聚了国际名导的载誉之作,也囊括了先锋戏剧家的口碑精品,立于经典改编与原创纪实的交汇点,为国内观众绘出国际戏剧最当下的视野和面貌。

邵宾纳剧院艺术总监、“现代德语戏剧代言人”托马斯·奥斯特玛雅的著名代表作《哈姆雷特》时隔9年重返中国。这个“史上最疯狂的哈姆雷特版本”用极致现代化的版本颠覆观众对莎士比亚的认知与想象:原著中精心构筑的超过二十个角色,被六名演员巧妙演绎,身份的互换与拆解,表象与符号的交互联想,精巧地指涉出这部宏大悲剧里复杂关系背后的人性深意。由德国实力派演员拉斯·艾丁格精彩演绎。另一部由现今欧洲最卖座的人气导演米洛·劳与瑞士影后乌斯娜·拉蒂共同编创的《每一个女人》接棒而来。用一场跨媒介的“访谈形式”,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被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两位女人也在此间建立了一种不同寻常的“亲密关系”,一场关于生命、死亡、孤独和集体的亲密对话随之展开。

10月31日下午,在德国邵宾纳剧院《哈姆雷特》&《每一个女人》媒体分享会上,邵宾纳剧院的艺术总监托马斯·奥斯特玛雅也从柏林发来了遥远的问候,对于此次在YOUNG剧场演出的两部作品,它们所呈现的两种主流现代戏剧创作形式,即经典重构和纪实剧场之间仍然存在着共通点,他表示:“它们都在试图反映我们当今的世界,试图反映当今社会正在发生的事情。”

邵宾纳剧院的执行董事托比亚斯·维特在分享会上表达了对此的看法:“实际上我们制作的戏剧非常本土化,但是来到世界别的地方演出,来到中国演出,会接收到观众完全不一样的理解和反馈,这一点非常棒。”

德国演员拉斯·艾丁格出席了本次分享会。作为《哈姆雷特》的主演,他与这部作品共存共栖了16年之久,对作品及人物哈姆雷特的理解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他说道:“这实际上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我作为饰演哈姆雷特的演员是受益的,但同时演员也会受到这个剧、这个角色本身的影响。这部作品对我个人的发展影响深远。”而此次《哈姆雷特》在YOUNG剧场的演出,艾丁格也对为沪上观众呈现这样一部能量澎湃的戏剧表示期待。

  ※ 喜剧内核展示思想的交锋 ※  

在本轮回归安福路演出前,《事实的有效期》率先在复旦大学的相辉堂举办了一场进校园演出,收获现场师生热烈反响:“剧中也在探讨艺术究竟该怎样呈现,艺术就该这样呈现。我们需要艺术,就需要这样纯粹的艺术作为慰藉,作为现实的出口。”“现场效果真的特别好,完全会被三个演员的爆发力震撼到。”“笑点也很密集,又带很多反转,同时还能把人带进一个很深刻的课题,到底什么是事实,我们需要的是真的事实吗还是打着引号的‘事实’,有多少人会关注事实的细节呢?”

“扎实的文本、绝佳的演绎、精良的制作”,“一部回归话剧本质的小剧场诚意之作”,“审美与深度,双双在线!”。《事实的有效期》中文版自2023年12月首轮演出,引发各平台热议,吸引众多观众走进小剧场。在2024年5月初举办的2024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壹戏剧大赏”颁奖典礼上,《事实的有效期》斩获两项大奖:“年度最佳小剧场”奖、“年度最佳男演员”奖(刘炫锐 饰 吉姆·芬格)。在刚刚公布的第八届华语戏剧盛典提名榜单中,《事实的有效期》获最佳小剧场剧目提名、最佳男配角提名(刘鹏 饰 约翰·达加塔)和最佳女配角提名(陈姣莹 饰 艾米丽·彭罗斯)。

《事实的有效期》的导演谢帅表示:“这个剧本非常扎实有趣,人物很鲜明。我第一次读完剧本,就完全被角色在各自立场的这种辩论探讨所吸引了,这是那种能以小见大的剧本,能抓住你,让你不停思考。每读一遍剧本,每一次和演员探讨过程中,我的立场都会发生倾斜,甚至是读同一遍的时候的不同阶段,立场都是在变化的。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决定了我们能看到的内容是什么。感觉演员在各自立场上,在说服对方的过程,就像是一种戏中戏,这种感觉很有意思。”

今年是该剧的第二轮演出,经过主创们不断打磨,更加强了剧本核心内容的探讨。“这是一个内核非常深刻的喜剧。当我们接触到一个信息的时候,我们要思考它背后究竟要讲什么,它究竟要把我们引到什么方向去,这个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只是看到表面上的这些词、这些意思或者是呈现出来的这种方式。”

舞美设计师沈力被这部剧展现的“社会现实意义和价值”所打动。他说:“剧本中描绘的故事背景是在美国,但相关于新闻真实性的报导和争议在当代我们的生活中永远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传统媒体如此,延展到现在的自媒体领域就更有话题和争议。人们在意的是什么?到底是真正的事实,还是‘我想听到的真实’?这可能会成为人类永远的话题,永远你真我假,永远喋喋不休地争执吵闹下去……剧本中的这个小故事恰恰揭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而这真的有可能是永远也没有结论的话题。剧本看似喜剧般的对白台词,却字字句句发人深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